因为历史没有“如果”,那么对未来是不是可以预见?

如题所述

我认为“历史有没有如果”和“未来是否可以预见”没有因果关系。未来不可预见,但借鉴历史,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于未来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以下是我的愚见,或许有些杂乱,但还是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静心一读,不胜感激。

中国五千年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血泪史,为何这样说?且不说先秦时期,三国时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大分裂时期,即便是像汉唐宋明清这些存在时间较长的大一统王朝,其盛世也如昙花一现一般,所以中国大部分时期是处在昏暗战乱,内忧外患的动荡之中。我曾估算了一下,五千年的历史,其盛世大概只有三百年左右!当真短之又短!

当我们站在历史高峰回顾以往的时候,我们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自比管乐的风流人物,指点这数千年来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面对盛世我们称赞,面对乱世我们哀叹,为何我们会不厌其烦的对历史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点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想唐太宗李世民的这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自古大臣无不以前朝灭亡的失败教训来劝谏君王施仁政,行仁义。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也说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有的君王会借鉴历史,吸取其经验教训,广施恩泽,使国家变得更为强大。像赵武灵王吸取赵国与胡人作战失败的教训,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跻身强国之列。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末藩镇割据,天下大乱的教训,而“杯酒释兵权”,制定了重文抑武的政策等等。

但正如古代的专制制度有其局限性一样,历史经验教训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在发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做出改变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国家,使民族处在发展的最前沿。像赵国胡服骑射后,虽得到空前发展,但后世君主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彻底改革,最后只能被进行了“商鞅变法”的秦国所灭。汉初为了执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对北方匈奴一味的忍让,虽然国内生活日渐富裕,但同样的,匈奴的日渐强大也威胁到了汉朝的统治,最终汉武帝及时调整策略,主动出击,这才使汉朝政权转危为安。宋朝也是一味的执行重文抑武的国策,不知变通,最终抵挡不住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导致了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

综上所述,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借鉴;未来不可预见,但可以通过借鉴历史,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改变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这样一来,不需预见,便知未来之美好。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在今天,思想文明,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等都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时常回顾历史,一来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民族自豪感,二来从过往历史的成功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居安思危,把国家建设的更美好,更强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