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怎么做?

如题所述

对于很多人来说,亲子沟通是很容易,或许你理解的是陪在孩子身边就可以了,比如说孩子在看电视,而你在玩手机,这是真的亲子沟通吗,这不是,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好亲子沟通呢?

第一是要接纳,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因为感受没有对错,父母的姿态是理解孩子的关键。

2.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4种孩子吵闹的急救措施。第1点,全神贯注的聆听孩子说话,第2点,用话语来认同孩子的感受,第3点,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话表达出来,第4点,借助想象力来满足孩子的愿望,父母的陪伴和聆听比说教更重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青春期之所以会背叛,是孩子时代的压抑,

3.接纳孩子的不同。

我们还要教会孩子有情绪的发泄口,比如说让他去运动,绘画,通过写作啊,唱歌等等来发泄出来。

第二,合作,正确处理亲子冲突。

刻意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培养孩子与家长的合作精神。

重点是第一,先处理自己负面情绪,在思考合作方法,第二,尊重理解孩子,找到孩子需要的是什么?第三,找到矛盾点,梳理清楚,描述出来。

父母如何表达自己鼓励孩子合作呢?这里有5项技巧,第一,描述,描述你看到的或描述问题,第二,提示给孩子提供信息,第三,言简意赅,用几个简单的词语让孩子自己去浴室,自己该做什么?就事论事,提建议,第四,表达感受,不要谈及孩子的品格或个性,注意只有描述自己的感受,用我觉得开始,第五,写便条,有时候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果。

当孩子不听话时,问一下自己这些问题,

我对孩子的要求是否与孩子的年龄与能力相符合?

还是觉得我的要求合理吗?

我是否可以让孩子选择什么时候来做这件事呢?

我是否可以让孩子选择如何做这件事?

为了方便孩子,家里环境是否可以变动一下?

第三,尊重。

第一点,尊重孩子的不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嫌弃,指责,第二点,尊重孩子的情绪,因为每个人都有情绪,第三点,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把孩子当成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惩罚带来种种负面情绪,仇恨,报复,反抗,自怜,孩子需要的是体验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但不需要体验惩罚,惩罚会让复仇的渴望,充满孩子的心。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呢?第一,请孩子帮忙,第二,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第三,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错误,第四,提供选择,第五,采取行动,第六,让孩子体验错误行动的自然后果,不评论,不说教,不试图说服孩子,考虑新的方法。

第四,鼓励培养成长型思维。

第一,要区分表扬鼓励,鼓励和贿赂的区别,重点是让孩子知道他未来的成就和努力有关,是自己能掌控的,

第二,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最需要你的鼓励,一共有三个步骤,1,从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中寻找积极的内容,2,强化积极的内容,3,把孩子的偶然亮点培养成好习惯。

第三,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有6个技巧,1,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家长干涉太多,太细孩子往往会不耐烦。2,不管孩子多小,要尽量避免当面议论他们,3,让别人去问有关孩子的问题,4,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5,谨防说太多的不,6,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

第五,如何有效赞美孩子。

第一点,赞赏要谨慎,不要随意笼统的给予,第二,赞赏要说到关键点上,要都是用描述性的赞美,客观描述你看见的和你的感受,第三,赞赏要及时,要刻意训练自己,能够讲出来。第四,赞赏的技巧除了对孩子有用,对夫妻亲密关系,对朋友相处也有用。

第六,建立自信心,请别为孩子贴标签。

第一,要小心心理暗示的危险,尽量避免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第二,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很多标签,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认识全新的自己,比如增加日常沟通表达的机会,增加表演展示的机会。

那么以上呢,是亲子沟通的6个原则和方法,希望我们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融会贯通,相信每一个创造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家庭的父母,也在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作者:不寻常的路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d4283eb8f55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30

首先,设定沟通的目标
可以问问自己,希望通过个谈话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理想状态。同时这个目标必须积极正向,可实现,具体。
其次,传递信息、感情和意义
在向孩子传递信息的时候加入感情,同时告诉孩子事情的意义,三者之间的顺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在有些时候,可能先传递感情会更好一点,尤其在孩子有情绪的情况下,先处孩子的情绪问题,父母可以给孩子传达同理性,让孩子感觉父母是跟自己在一起的,是懂自己的,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觉得遇到事情父母是可信赖的,以后遇到什么事的时候孩子更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传递所做事情的意义事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去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会给以后带来什么影响,这样更容易去坚持。
最后,达成约定
为什么说是约定了?因为最后的决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决定的,父母征求了孩子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双方都同意这样去做,而不是父母做好什么决定之后孩子直接去实施,自己选择的才会心甘情愿去执行,才不会轻易找借口,甚至当孩子没有做到的时候父母也可以执行约定的内容,监督孩子。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你能走多远,才能带着身边的人走多远,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才能跟着去改变。以上沟通方式不仅适用于跟孩子之间,同样适用于跟我们周围其他人的沟通互动。

第2个回答  2021-04-26

其实所谓亲子沟通,更多的是聆听孩子的心声,让他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所遭遇的问题,再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是一个顺延的过程,不能跳过任何一个环节。为了帮助爸爸妈妈更顺利地开展育儿生活。
第一计: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第二计:推荐使用跨级培育法




第三计:尊重孩子,多给孩子选择权

第四计:观察孩子的个性,发展其兴趣特长

第五计:与孩子做朋友要控制尺度

第3个回答  2021-04-30

1、代替孩子说出他的情绪

孩子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哭或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这些情绪应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则是父母的工作。孩子笑的时候对他说“你很高兴啊”,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时对他说 “很好玩吧”,哭了就对他说“很伤心啊,困了吧”等等。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并代替他说出来。 这样,慢慢地孩子就知道了“啊,原来这种感觉就是‘高兴’ 啊”,这样就能慢慢学会表达这种情感的语言了。

2、危险的行为要批评,但是情绪要认同

小孩子是区分不出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的。 他们把杯子丢进马桶或是爬上高处等行为,是完全没有恶意的。这种时候,有些妈妈会严厉批评孩子,然而马上又会后悔。 但是父母需要给孩子明确的是,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或危险的行为是要严厉禁止的。

3、相比表扬更要“高兴”

都说表扬育儿好,当然,表扬不是坏事,但是,相比表扬更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很高兴。例如,孩子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妈妈的心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太棒了,宝宝学会自己走路了!”而不是“好厉害”。

第4个回答  2021-04-26
1 诚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道德规范的基本操守。诚信是为人处事之本,父母应当成为诚信的继承者、传播者和播种者,如你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则首先要做到,如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原因,这样才能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才有望看到满园诚信之花,收到诚信之果。

2 尊重
孩子得不到尊重、认同,就会有挫败感,缺乏自信心,做什么事都没有勇气,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无法朝向健康而完整的方向发展。

科学研究证明,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有自尊心,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因此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样有人格尊严的人。你要给孩子发言的机会,还要专心听孩子讲话,用心灵去感受孩子、理解孩子、鼓舞孩子。

如果做不到“童心未泯”,孩子对你无话可说,跟你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如果没有“老谋深算”,就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孩子认识问题,更无法培养孩子自信、自尊、自爱等心理品质。

3 欣赏
为了做好亲子的沟通,我们要学会欣赏。在教会孩子诚信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孩子懂得欣赏,即要学会欣赏自己,还要学会欣赏别人,对别人说的话表示肯定……这是人们在交往中最基本、最常见、最有效的良好方式。

有人说:“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肯定是孩子生命的阳光。”

的确如此,在与孩子沟通时,教师要认真听孩子说话,努力理解孩子说话的内容、体验和感受,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微笑、肯定、表扬和欣赏。这样你就能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信任,在交流中达到和孩子畅快淋漓的沟通。

4 了解
如果家长没有与孩子很好的沟通,久而久之他的想法和问题就要压抑在心里,得不到释放。这时候孩子就会经常沉默、不愿表达,而家长只是一味的埋怨和指责。但是,孩子的心声,家长了解吗?在沟通中了解孩子,在沟通中教会孩子许多知识与道德规范。

实践证明:孩子学习中,品行上每一点的进步和成功都是在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和鼓励下取得的。

孩子的内心犹如“广阔草原”,家长和老师应该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去了解、去感受、去领悟他们。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有了沟通,你就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更能进行心与心的交融,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以便及时给予正确的辅导。沟通才能了解,为此要从爱开始,当我愿把自己无私的爱献给每一位孩子时,最终才能了解和理解孩子。

5 双向
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

有些父母经常会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注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所以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可以是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