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对妇女的规定

如题所述

北京时间11月21日,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伊朗对战英格兰。
      意外的是,在开赛前双方唱国歌环节,伊朗全队队员都紧闭双唇,拒绝唱国歌。此时,镜头扫到看台上,捕捉到一位伊朗女性正一边鼓掌一边流泪。
      图源:凤凰网体育视频截图
      原来,就在今年9月,22岁的伊朗女孩玛莎·阿米尼因涉嫌违反伊朗的头巾法,被道德警察逮捕,最终昏迷三天后在医院去世。
      伊朗队员们这一“无声的抗议”,被解读为他们在表达对国内女性争取自由的支持。
      今天,我们不说足球,来聊聊伊朗女性和头巾的斗争故事。
不得不戴的头巾
      戴不戴头巾,在很多地方是可选择的行为,但在伊朗不是。
      伊朗目前的法律规定,妇女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头巾,而且必须遮住头发、脖子和肩膀,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一规定可以追溯到16世纪(那时候伊朗叫萨法维王朝),当然中间女性也有过反抗,但都没真正改变女性戴头巾这一规定。
      直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开始世俗化改革,强制所有女性都不得戴头巾。然而,虽然有女性不乐意戴头巾,但也有很多女性愿意戴,对后者来说,当时为了让女性都摘掉头巾,警察甚至可以闯入居民家里去搜查。
      后来,1941年,强制摘头巾的法令被废除,但改革并没有就此完全停下,1953年,更激烈的现代化改革开始,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权利,摘下头巾的女性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歧视戴头巾的女性这一现象也依然存在。

      1977年德黑兰的发廊,彼时女性还可以穿短裙甚至比基尼,更别说露个头发了。|图源BBC news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1979年。
      那一年,伊斯兰革命获得胜利,推翻了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而霍梅尼就是那次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领袖,在经历了革命和全民公投后,霍梅尼甚至成了国家最高领袖。
      霍梅尼在革命中,承诺女性将享有穿衣不受歧视的自由。但很难说他认为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因为就在革命胜利之后不到两个月,霍梅尼重新引入了女性需要佩戴头巾的制度。
      从此,伊朗女性又不得不戴上头巾。
      但霍梅尼既下达了女性必须戴头巾的法令——这看起来对女性不公平,但他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全民初等教育,给了女孩们受教育的机会,英国学者迈克尔·阿克斯沃西在《伊朗:被低估的文明与未完成的变革》一书中写道,在伊斯兰共和国体制下,即使是最偏远的乡村也至少有一所学校。

      在马什哈德,一位女子戴着头巾|图源:ins截图
      后来,在哈塔米总统时期,伊朗对女性佩戴头巾的规范有所放宽,但是哈塔米政府并未取消国家强制女性佩戴头巾的法令,女性们只是从戴黑色的大头巾,变成了可以戴小巧透明、色彩鲜艳、样式丰富的头巾。
对戴头巾的抗争
      对戴头巾的抗争,大多数人想争取的,是想戴就戴,不想戴就不戴的权利,是无论做何选择都不会被歧视、惩罚的权利。
      不要觉得被强制戴头巾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强制戴头巾对女性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最直接也是冲击力最强的,你能想象,在挥汗如雨的运动场上,女运动员们还要戴着头巾吗?

      图源:ins截图
      而且,外国人进入伊朗,有时也得“入乡随俗”。
      余秋雨在《文明之旅》中记录了自己和陈鲁豫在伊朗德黑兰的经历。在德黑兰,她有时候会忘记戴头巾,结果是,会有人过去提醒她们要戴好头巾,而这些人既不是警察,也不是他们所信奉宗教中的重要人员。如果跟他们说“这是在车里,不是公共场所”,他们会回复“不,有窗,所以还是公共场所”。
      当然,女性们的抗争也从来没有停过。
      在《走出中东》中,国际记者周轶君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伊朗,官方发布的戴头巾标准是盖住头发、脖子和胸部,但姑娘们会露出两三厘米头发,如果警察管了,就把头巾往上拉一拉,如果不管,就继续试探着把头巾往下拉。
      这是她们的日常抗争。
      也有人选择更激烈的方式。2017年夏,伊朗女性通过社交网站发起了“星期三白头巾”运动,平时她们戴的头巾多为黑色或彩色,但这次,她们选择在星期三统一戴上白色头巾,表达抗议。
      在阿米尼事件发生后,抗争更多了。
      除了开头我们提到的伊朗男足队员拒绝唱国歌,伊朗女子篮球队也曾为此“发声”。据伊朗国际报道,在11月20日,伊朗女子篮球队的队员们全部摘下头巾,合影留念。伊朗女子篮球队的主教练还把这张照片上传到了自己的ins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