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公司在融资中的“融资顺序”之谜。

如题所述

【答案】:Myers和Majluf发现,公司以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为目标而按照一定顺序选择各种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即首先选择内部资金,如折旧和留存收益等;在需要外部融资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债务资本,最后才选择对外股权融资。公司也许会有一定的融资顺序偏好,但这其中的道理未必涉及“信息不对称”这样高深的学问。根据ZZ杠杆模型,资本结构调整带来的价值增值极其有限。这就意味着与公司中其他决策,如投资决策、运营决策等相比,资本结构决策并不重要。因此,只要确保债务比率不是太高(即不太危险),公司就会优先选择自己方便的方式融资。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折旧和留存收益等内部资金最为方便,当然会成为融资考虑的首选。除此以外,公司的融资顺序偏好可能会有所差异,不会如Myers和Majluf所猜测的,公司非要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为目标决定先债务后股权。经典财务基础理论早就论证过,公司决策的根本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当然融资和资本结构决策也是如此。怎么突然“减少信息不对称”就成为目标了呢?其合理性在哪里呢?那么,公司的融资顺序偏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可想而知,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由此决定了各个公司在不同的融资方式上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方便程度(包括资本成本的高低)。比如,也许Myers和Majluf在美国市场看到的公司多数在债务融资方面更为方便,但是,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看到的公司多数都偏好股权融资。中国公司为什么不考虑Myers和Majluf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呢?显然,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根据ZZ杠杆模型,融资顺序与权衡理论之间其实不是对立的。ZZ杠杆模型是权衡节税收益和破产成本而建立起来的,当然完全符合经典的权衡理论。根据ZZ杠杆模型可以发现,公司的确有最优资本结构,但公司调整资本结构的价值增值效应极其微弱,所以在债务比率不是太高的前提下,向最优资本结构靠拢的调整就应该让先于融资方便性的考虑,从而表现为融资顺序考虑排斥了资本结构优化的考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