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的反切注音是什么增加的

如题所述

说文解字中的反切注音是什么增加的如下:

反切(qiè)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注音方法,虽然现代人知道它的比较少,但它因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还没有拼音字母的古代,可是流行使用了1700多年。

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反切法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因为它的出现,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还可以说是音韵学史上的一桩公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反切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古人书写排版都是从上而下,所以第一个字称作“反切上字”,第二个字称作“反切下字”,写作“某某切”,比如“条,徒聊切”。为什么是用两个汉字注音呢?

因为像拼音字母一样,反切法已将汉字音节分为了声母、韵母两部分,声母就用反切上字的声母表示,韵母和声调就用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表示。反切就是这样,一字取声,一字取韵和调,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读音。

一开始,反切一般叫做“反”,唐代宗大历以后,因为忌讳“反”字,逐渐只称“切”,此外还有叫做“翻”的,后来合称“反切”,反、翻、切、反切,其实都是拼音、拼读的意思,掌握了这点,就比较能理解古人为什么解释“反切”为“反复切摩”了。

反切产生于东汉已是定论,具体来说,一般认为始于东汉末年。而古代通行一种观点,认为反切出现于东汉末年,且为汉末的孙炎所创,《颜氏家训》《经典释文》《史记正义》等书就主张这种观点。

不过后来的研究表明,在他之前,东汉的服虔(qián)、应劭(shào)已经开始使用反切了,所以又根据这些材料,更妥当地说,反切应该是出现于东汉后期。

而且反切也并非服虔或孙炎一人所独创,他们都只是较早开始使用反切的人,因为反切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