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为什么分裂?清朝是如何征服蒙古的?

如题所述



蒙古为什么分裂?清朝是如何征服蒙古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校易搜。


我。


1619年,28岁的Dnln来到了一个岔路口。


不是奥运会羽毛球冠军Dnln,而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金氏家族的重要继承人,成吉思汗的直系血亲。


一年前,东北的努尔哈赤以“七恨”与明朝开战。


朝廷决定“以夷制夷”,派人联系力丹可汗,每年收银4000两。两家人抛弃了过去的恩怨,一起对付东北人。


格丹汗太需要钱了。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蒙古人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直到百年后,金家出现了一头牛。


这个人在明朝历史上经常出现。汉人叫小王子,蒙古人尊称他为大燕可汗。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再次统一了蒙古。


回归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古有自己的国情。


大雁可汗将蒙古部落分为左右两翼,有六万户。包括左边的察哈尔、武陵哈、卡尔卡,右边的鄂尔多斯、图们江、永和堡。


他把儿子们分成世袭的酋长,可汗的营地设在察哈尔,也就是说,察哈尔直接归可汗所有。


明朝末年,李丹汗登基,蒙古再次分裂。


人口和牧场确实被封锁了。在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者中,谁会听汗的.中国的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李可汗自称蒙古大汗,却无人理会。


他的命令只能通过察哈尔,其他部落根本不听。他们只是关着门过日子。


卡尔卡也分裂了,一些留在南部沙漠,一些向北迁移到蒙古高原。这个群体后来被称为卡尔卡蒙古人,也被称为外蒙古人。


格丹汗是一个理想的人。


他无数次地回忆成吉思汗的威风,梦想建立一个类似大燕汗的中兴产业。于是,他决定从明朝拿钱,但只增加到42000元。


格丹汗投入,开始四面出击。


为了向明朝交代,他先去努尔哈赤找麻烦.但是没用。相反,他失去了他的军队。


既然不能打败后者,那就先收拾蒙古吧。


这很像蒋介石元帅,他有一个“先内政媾和,再搞外交”的战略计划。但如果要统一蒙古,必然会损害世袭贵族的利益。


我们自己也可以当土皇帝。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


“LigdanKhan,你不觉得吗?我想让我考虑一下。”


于是,与察哈尔省关系最紧张的科尔沁省转向了后金。他们的地盘在内蒙古通辽,联系东北人很方便。


而留在南方大漠的卡尔卡,在金朝后期的几次军事打击下,已经完全失能。察哈尔省暴露在后金军队和李旦可汗的围歼之下。


既然东方不好混,那就往西方跑。


格丹汗带着察哈尔部西进,打算吞并右翼的蒙古部,以增强实力,为未来做打算。呵呵,右翼蒙古投降了,赢了。


为什么?


可汗想抢我们的牛羊和牧场。他不会背叛他们,把他们留到新年。


满洲八旗为什么能很快征服蒙古?


贵族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和地位,背叛了自己的血汗,投靠了正在崛起的满清八旗。从这一点来看,力丹汗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事的后半段,皇太极已经在掌权了。


他看到力丹汗开小差,于是对察哈尔发动了三次战争,每次都大获全胜。


战败后,李丹汗去了青海,死于天花。


他的儿子eser带着皇家印章向已故国王投降。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正式灭亡,先王也占领了蒙古南部的全部领土。


那一年是1635年。


如果把蒙古南部的驿站和牧场连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今天内蒙古的疆域。所谓满蒙同盟,只是满洲和内蒙的同盟。


科尔沁、鄂尔多斯等省,以及清代宫廷剧里经常出现的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都位于内蒙古境内。


李旦死后,皇太极加冕。


二是哲带领其他蒙古王公入席,授予皇太极蒙古大汗称号,请他担任蒙古大汗.这个手术非常痛苦。


结果皇太极成了后金的汗,蒙古的汗。


1636年,他成为皇帝,并将他的国家的名称改为清朝。但是没有向清朝投降的喀尔喀蒙古仍然在蒙古高原上吃土。


正是这个时候,内蒙和外蒙古的分裂开始了。


其次,


历代王朝都未能征服蒙古。


但是清朝成功了。


从努尔哈赤开始,蒙古的收容和附属部门进行了改组。这个方法被皇太极发挥到了极致。


格丹汗死后,蒙古的统治秩序似乎真的空了。


皇太极将蒙古部落改旗易帜,分配人口,划定牧场,然后任命蒙古贵族为世袭酋长。


扎扎克也可以称为旗手,但他的实际身份只是县长。


旗手在国旗范围内拥有充分的政治、军事和司法权,这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只可惜这个大部落已经分裂成了几个小旗,再也没有实力打清朝了。


旗内牧民不得在其他旗下流浪或居住。这样,旗手的利益将得到保障。


为什么游牧民族很难对付?


因为它们生活在水草中,所以中原军队进入草原很难发现它们。现在清朝把它们固定下来,分成小旗,相当于老虎拔牙。


在朝廷,内蒙的旗手也有相当的地位。


他们世世代代嫁给满族贵族,与南北八旗作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英雄。


有配偶,有英雄,这是很严重的,但是唯一的伤害就是部落的分裂,这个时候就是这样。


另外,他们有头衔。


清朝根据他们的地位和功绩,分别授予他们王琦、郡王、贝勒等封号,以争取他们的荣誉、经济和上升通道。


在内蒙古的旗帜中,科尔沁部最为辉煌。


清初的孝庄皇太后和清末的僧格林威治都出生在科尔沁.甚至有些女王和皇后。


明末清初,南漠蒙古各部作为主导方,给清朝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这个生意值得做。


此外,蒙古还有一些子旗和喇嘛旗。


直属旗官不分蒙古王侯,直接归政府派出的官员管辖,与中原各郡无异。


直辖旗叫内蒙,副旗叫外蒙古。


喇嘛们被分成不同的宗教团体。旗内所有的经济和人口都属于寺庙和喇嘛庙,反过来又团结了蒙古的宗教势力。


旗帜上是另一个联盟。


其实联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行政单位,而是负责召集旗手入盟,监督旗帜,清点钱、粮、兵等。所以,还是旗手有实权。


旗舰领导分散各处,力量薄弱。


通过这一组合拳,清朝成功地将大漠南蒙古绑上了战车。整个清朝,他们从未有过二心,经过几百年的磨合,逐渐成为大陆。


在漠北的卡尔卡和蒙古,情况就不一样了。


第三,


卡尔卡自师以来一直在漠北。


现在是外蒙古。


由于与李丹汗的隔阂,以及对赤教的信仰,直到皇太极加冕,他也没有给予李丹汗任何实质性的经济支持,只是派使者与他联系。


在节日里送礼物、写信和问候.并尽职尽责地承担依赖的责任。


是的,是一种依赖。


内蒙古与清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成为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欧特


他们再也不能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四处游荡,跑到没有人在战斗中失败的地方.17世纪后,地理大发现挤压了蒙古人的生存空间。


他们只能在草地上生活。


正好,俄罗斯,清朝,古都蒙巴萨,都迷恋这个地方。


丹是第一个攻击的人。


这位兄弟是清宫戏里的老朋友。他地位显赫,是特斯瓦拉的后代。就是这个家伙在“民间堡垒革命”中俘虏了明成祖。


高尔丁出生于1644年,是准噶尔领袖的第六个儿子。早年被送到西藏寺庙学习佛经,19岁受到五世达赖喇嘛的赏识。


1670年,继承父业的哥哥遇刺身亡。


27岁的格尔丹立即从西藏出发,回到新疆,召集了哥哥的1000多人。几经战乱,他终于打败了敌对部落,继承了祖业。


这种牛到底强不强?


更糟的还在前面。


成为部落首领后,高尔丁积极发展贸易,利用对立部落的矛盾逐一击破。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统一了新疆,并把影响力扩展到了中亚。


向西看,没有对手。他的剑指向蒙古高原。


1688年,加尔丁带着3万骑兵入侵蒙古。事实证明,浪迹天涯的蒙古兵已经成为过去。他们甚至不能组织一次像样的起义。


喀尔喀蒙古有三个大汗,其中两个被嘎尔丁拿走了,连黄教活佛的地盘都没保护好。


蒙古的回归极大地促进了高尔丁的成功。


他一路追赶蒙古部落,两年后在赤峰安营扎寨.对,现在是内蒙古赤峰,军事战线对着北京。


清朝不能容忍这样的傲慢。


这时,卡尔卡蒙古面临着一道选择题。


我们西方的敌人是打不垮的,但是北方的俄罗斯一直在拉拢他们,希望蒙古能服从俄罗斯的统治。俄罗斯觊觎蒙古似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是俄罗斯信基督,根本玩不到一起。


活佛决定去南方。


他做这个决定的依据是,清帝是满洲人,两家一直打得不错,可以容纳喇嘛教。


最重要的是,内蒙古的天气非常潮湿。


于是,喀尔喀蒙古人南下进军长城,寻求康熙皇帝的支持。它原本是一个从属国家。没有理由不帮忙。康熙同意了。


清朝与准噶尔的百年战争开始,柯尔克孜族蒙古从此回归。


1691年,康熙皇帝与蒙古贵族在多伦相遇。


长期统治的内蒙古,前来避难的外蒙古,统一中国的清朝都来了,三方召开了统一会议。


根据联盟的结果:


喀尔喀蒙古完全接受清朝的统治,和内蒙古一样实行联合旗制.所有部委的领导都是世袭旗手,并被授予头衔。


此后,清朝收复了蒙古全境,在嘉庆和外蒙古之间建立了四盟八十六旗。


但是真的结束了吗?


四。


今天的内蒙和外蒙古,其实是清朝对蒙古政策的延续。可以追根溯源,可以看作是大衍汗后裔的延续。


所谓内外,不仅仅是指地区。


内蒙古各部门入关前都是跟着清朝走的。龙族英雄很多。该地区也靠近中原。再加上后期人口迁徙,所以与帝国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


他们的后代为国家而战,在各地为官,逐渐对中国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直到清末,内蒙、满洲、朝鲜三观还是相当接近的。


外蒙古错过了好时光。


他们被迫投靠清朝,所以待遇更差。


宫廷里很少有蒙古人。他们在法庭上不能发言,政治地位也不高。基本上,他们属于统一战线。


没有利益的制约,独立性会很大。


再加上后期俄罗斯的逐渐蚕食,外蒙古再一次完美错过了大发展的机会。


回到岸边。


五,


在h


高尔丁讨伐时,俄国引诱蒙古贵族投降,但活佛最终决定南下,让俄国的如意算盘落了零。


但俄罗斯一直在追求领土。我该不该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不久,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宣彤皇帝在北京退位。如果皇帝不在了,多伦联盟的法律体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大家开始行动了。


在沙皇俄国驻库伦领事的鼓动下,外蒙古的活佛和贵族宣布独立。沙皇的军队解除了清政府的武装,并将大臣和政府官员驱逐出境。


所以驻外领事馆真的是一个秘密武器。


然而,俄罗斯没有想到,80年后,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用秘密武器推翻了强大的苏联,引发了一系列颜色革命。


不是这样的。


袁世凯虽然派兵保护内蒙,却无法北上收复外蒙古。弱国没有话语权。


1919年,徐树铮率军来到库伦。


看到军队受到压力,俄罗斯没有时间向东看。北洋政府在短时间内收复了外蒙古,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没有管理边境的空间。


当许淑铮南撤的时候,外蒙古又看到了力不从心。


1924年,苏联支持外蒙古贵族独立,而北洋政府已将目光投向西山,再也顾不上远北。


从此蒙古彻底分裂。


内蒙古和外蒙古不再有任何其他的密切联系,而是分别属于两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展示了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恐怖力量,令其盟友既爱又恨。


1945年,为了争取苏联对日宣战,同盟国私下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规定必须维持外蒙古现状。


外蒙古的主权被完全剥夺。


斯大林说:


“我之所以要去外蒙古,完全是从军事角度出发。如果一支军事力量从外蒙古进攻苏联,一旦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俄国就完蛋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过:“在维持外蒙古现状的同时,使中国和外蒙古成为两个邻国是有益的。”


事实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外蒙古的独立。


但中国是弱国,没有话语权。


蒋介石希望苏联出兵东北,但没有帮助中共。他不得不妥协,派宋子文和王士杰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作为回报,蒋介石允许在外蒙古举行全民公决。


1945年10月,外蒙古开始全民公决。


共有48万人参加了公投,占登记选民的98.4%。投票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都希望独立,成为一个州。


大局已定。





今天的外蒙古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陆地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但大部分是戈壁和草原。30万人口中有一半住在乌兰巴托附近。


蒙古有80多种矿物。官方统计曾说,“这些矿物质不需要劳动就能提供288年的寿命。”


但2018年全国GDP只有130亿美元,按汇率折合人民币930亿。


每个国家都不如中国东部富裕的县和地区。


相比之下,内蒙古2400万人口创造了1.73万亿元的GDP.其人口是外蒙古的8倍,经济是外蒙古的18倍。


我曾经在包头住过一段时间。


纵横交错的街道让整个城市看起来特别现代,而街道上没有废纸覆盖,特别干净。


如果再对比一下乌兰巴托的照片,会发现差距很大。


为什么会这样?


内蒙古赶上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红利。无论是人还是国家,选择的总是比努力多的东西。


但是,外蒙古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几百年前,他们错过了满蒙同盟,现在却错过了中国发展的快车。


被石头绊倒了两次。


如果人喝水,要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