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甲骨文说文解字解释

如题所述

月甲骨文说文解字解释,相关内容如下:

一、解释

月;指亊字。在金文中“月”与“夕”是同一个字,均为月牙形。甲骨文的“月”字形是在半圆形中间加一短竖指事符号,表示月亮发光的特性和“夕”字的区别,而“夕”是象形字,中间没一竖。

这是因为先民观察月圆时不及月缺时多,另外如写成月圆形,又易与太阳等圆形物相混。在篆书中“月”和“肉”相通。在合体字中凡与身体和肉有关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而其他合体字中的“月字旁”,表示“舟”,也不是“月”。

二、字形演变

月,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因为月亮缺时多圆时少,与“日”对照,所以古人造字时,字形像半月之形,表示“月亮”之意。后来,半月形内又加了一点。

金文延续甲骨文象形的特征,月牙的轮廓开始变样,字形稍扁,浑厚而富有张力,中间有一点或一短横。小篆字形延续金文但多变,并逐渐发生讹变,由象形变为表意。

隶书在延续小篆的基础上,笔画由圆转变为平直,字的形体轮廓发生旋转,字形直立,字形基本固定。在形体、笔画上,已经看不出半点月牙的踪影了。

三、含义

月,象形字。其本义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即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盈亏规律创造了“月”字,沿用至今。“月”有时与“夕”混同。甲骨文:“三日乙酉夕,月有食。”是其本义。《说文解字》:“

月,阙也。大阴之精。象形。”《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

即月是缺的意思。

月也表示一种计时单位,如:月份;还可表示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如:月薪;也可表示形状像月亮的、圆的,如:月饼;同时表示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如:月子。

月是常见偏旁,以“月”为偏旁的字,一类与月亮有关,如朔、望、朝等。还有一类是由肉篆文中的月和肉很像)演变而来,与月亮无关,如肘、肚、肺、肥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