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臣子向帝王上奏,奏折中是称臣还是奴才?

清朝时臣子向帝王上奏,奏折中是称臣还是奴才?

在清朝早期的时候,臣子向帝王陈表奏折时对自己的称谓是很随意的,也有称呼为“我”的。但是到了后来,臣子向帝王上表奏折就有了很多规矩,其中满汉规矩还不大相同。到底是称奴才还是称臣,这一套完整、严谨的规矩还是乾隆时期制定的。

在雍正的时候,因为他喜欢别人向他称臣,所以要求汉族臣子全部称臣,满族臣子可称臣也可自称奴才。

到了乾隆称帝时,他是这样规定的:“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摺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此乃向来定例。”其大意就很清楚了,意思就是满族文臣公事称臣而私事称奴才,因为奴才显得亲切;汉族文臣无论公事私事一律自称臣;武臣不分满汉全部自称为奴才,因为满清尚武。以此来彰显对满清皇室的敬重,也方便将汉室和满族区分开。奴才原本是满族下级对上级对自己的称谓,虽然有贬义,但在当时看来,满族之间以奴才自称,就是对于自家人的称呼。但是汉人却不能这样自谓,因为在当时的满人眼里是看不上汉人的。这个制度一直实行到清朝末年。

对帝王来说,满族和汉族关系要想协调、和谐,就要先把满清放到首要的、尊贵的位置,毕竟皇帝就是满清正统族人,这样做也进一步加强了皇室的统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3
如果是满蒙的臣子的话就自称“奴才”,如果是汉臣的话,那就是称自己为臣。
第2个回答  2019-09-02
清朝时,汉臣只能自称为“臣”,而满蒙的臣子才能自称为“奴才”。因为这样显示满蒙关系亲近,汉人只能当臣子。
第3个回答  2019-09-04
雍正朝编纂的《钦定八旗通志》载:“凡奏章内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词,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概书写臣字。特谕。”
第4个回答  2019-09-03
如果是满臣,便要自称“奴才”;如果是汉臣,则要自称“臣,不同身份不同称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