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用什么来造冰?

如题所述

《大清会典事例》发现其中有记载:“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在明,清时代,冰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只许官采,不许民采。直到清末民初才逐渐允许普通平民百姓开采储冰。采冰人称为冰户,卖冰的店铺称为冰局,采冰作业一般都是在北海,中南海,筒子河,护城河上进行。

我国储藏冰块的历史悠久,《诗经》中就有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使用的记载。过去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和民窖。最多时全北京城共有20余处冰窖。如紫禁城内靠北城墙一侧的隆宗门西冰窖、北海雪池冰窖、什刹海前海南沿的恭王府冰窖等等。这些冰窖冬季储冰,暑期出冰,春秋两季也少量地储存肉类、果蔬,而且它的保鲜效果甚至优于现代机器制冷的冰箱和冷库,可谓四季不得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2
  炎炎夏日,现代人离不开空调、电扇、电冰箱,可是在古代根本没有这些电器,人们是怎样度过夏天的呢?
  古人夏天也吃冰

  别以为只有现代人才能享受到“冰爽”的感觉,古代人夏天也能吃到冰,而且还有“冰箱”。

  不过,古代“冰箱”是不插电的。湖北曾出土一件战国时期的“铜冰鉴”,据说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这种“冰箱”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直接放入冰块来使温度下降,用以冰镇食物。

  那么夏天的冰块又是哪来的呢?这就得提到古人的另一项创造——冰窖。

  顾名思义,冰窖就是用来储存冰块的地方。人们在冬天采下冰块,然后挖一个深地窖,把冰储存起来。我国储藏冰块的历史悠久,《诗经》中就有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使用的记载。
  过去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和民窖。最多时全北京城共有20余处冰窖。如紫禁城内靠北城墙一侧的隆宗门西冰窖、北海雪池冰窖、什刹海前海南沿的恭王府冰窖等等。这些冰窖冬季储冰,暑期出冰,春秋两季也少量地储存肉类、果蔬,而且它的保鲜效果甚至优于现代机器制冷的冰箱和冷库,可谓四季不得闲。

  查阅《大清会典事例》发现其中有记载:“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在明,清时代,冰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只许官采,不许民采。直到清末民初才逐渐允许普通平民百姓开采储冰。采冰人称为冰户,卖冰的店铺称为冰局,采冰作业一般都是在北海,中南海,筒子河,护城河上进行。

  官窖和府窖指的是官方建立和管理的冰窖,主要向皇室、衙署、祭祀坛庙等提供藏冰。能够享受用冰待遇的王公贵族条件很严格,尤其是冰窖不得随意建立,必须是立过很大军功或祖上立过大功的“铁帽子王”,经过皇帝亲自批准方可设立府窖。清王朝时期的府窖只有6处,而民窖直到清末才被允许开办,许多只是设施简陋的土窖。

  明代宫廷有个规矩,每年立夏时节开始启用冰窖,并且赐冰给文武大臣;清代沿袭明制,每年从农历五月一日起到七月三十一日止,凡文武大臣均能每天每人获得皇帝的赐冰两块。

  不过冰块储藏的成本很高,一般只有皇宫贵族或者富商才能自备冰窖。平民百姓大多是把水果以及一些食物放到井水中浸泡降温,还会煮酸梅汤、绿豆汤等来解暑。

  环境降温有妙招

  除了给食物降温外,环境降温古人也有高招。

  每到夏天,古代的皇宫中,就会放置很多冰块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还有一种避暑办法,是制造人工瀑布:在屋中造一个水池,然后用水车把池水车到屋顶上,水流再从屋顶冲入水池中,以此循环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普通老百姓的避暑方式就是“上山下水”,由于山中气温较低,天热时人们常常会到山中避暑。除了上山,古人也会游泳和登舟泛湖,纳凉游玩一举两得。这些避暑方法看似简单,但却健康环保,现代人不妨借鉴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