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让你触目惊心?

如题所述

一、《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

该片表面上在讲越战,但在所有著名的战争片中,它可能是“升华”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于任何战争,甚至广而言之说它表现任何人生经历都不为过。影片虽然不乏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但它的精髓是刻画人性中的黑暗,难怪它不是以越战记录为蓝本,而是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经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讲述一个疯狂的美国军官在柬埔寨丛林中建筑恐怖王国的故事,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这名军官镜头不多,台词和处理均很“虚幻”,仿佛是一种力量,而不是某个人;若再“虚幻”下去,那就要变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大家长了。
本片是电影大师科波拉的战争史诗片,是他对于战争暴力造成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思。影片巧妙地将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象征意义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战士沿河寻找白兰度的旅程为线索,展开了一种近乎荒诞的“实况记录”。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在飞机上播放瓦格纳《女武神》主题音乐的轰炸场面是这种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本片的经典场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该片的新版本,比原来的版本多了将近一个钟头。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该片中有一个重复出现的细节颇耐人寻味:士兵们把牺牲了的战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写一遍,而不让他的家人看到血迹斑斑的原件。此举的动机无可指责,但细细想一下,您不觉得原件更珍贵吗?传统的二战片好比是这重新誊写的家书,已经抹去了血迹和弹孔;而本片给我们看的是原件,因此我们震惊、颤抖,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通过滤镜观察战争。

当代头号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此不仅建立了又一座艺术丰碑,而且奇迹般地将一向无法协调的思想倾向和戏剧元素加以融合。他并没有贬低二战的正义性,但他提出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命题,并在影片中直接讨论;他打破常规在片头大段描写诺曼底登陆,但人物的塑造并没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战争戏跟非战争戏泾渭分明,但影片的整体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叙事能力为观众提供了见“树”又见“林”的战争场面。

这是一部肯定二战、又宣扬反战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现极端暴力、但从骨子里赞美人性与和平的作品。

三、《野战排》Platoon (1986)

大导演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一部,获四项奥斯卡大奖。

本片以导演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越战的主要一面,即美军在前线的所作所为。影片的主要戏剧矛盾源于一名讲人道的军官和一名非理性的军官的冲突,但没有图解反战思想的痕迹。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艺术的综合方面,本片没有偏颇,是一部百分之百的优秀战争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2
感觉应该是投名状这是导演陈可辛为数不多的战争片,也是我看过最好的国产战争片。影片请来了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以太平天国时期为背景,里面充分的描写了人性,里面相比民族大义,更多的是人性的体现,一句“抢钱抢粮抢女人”就可以说明在那个充满苦难的年代人们为何打仗!

剧情大概: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大哥(李连杰 饰)被同僚出卖,所带军队无一生还。因为装死而活下来的大哥遇见了离家出走的莲生(徐静蕾 饰),二人一夜取暖后,莲生不告而别。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 饰)发现并带回村,发现竟是二虎(刘德华 饰)的妻子。被贫穷饥饿所折磨的农民在憨厚的二虎与忠诚的三弟的带领下,劫抢官银,导致官府半夜报复。大哥乘机鼓动大家参加军队赚来军饷粮食,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浩浩荡荡地带着一百零八人出发从军。这支兄弟军不要命的拼劲,拿下不少胜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与三弟再也无法管束,分歧渐生;而大哥与连生的感情被三弟发现,三弟误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杀大嫂来解救二虎。面对朝廷的欺诈、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第2个回答  2019-09-22
第一个闪过脑海的是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

这部越战题材电影有着精彩的对白、优质的表演、辛辣的讽刺、完美的配乐、杰出的画面,它带给观众巨大的震撼。这部影片不遗余力得抨击国家机器鼓吹的战争意识,纪实性得呈现了战争中人类矛盾的心理状态,带有强烈的库布里克个人色彩。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反战电影。

影片分为两部分。
上半部是一批新兵在营里接受教官的训练。
变态教官疾风骤雨般的言语侮辱以及污秽不堪却也妙趣横生的口号,总是让人一时捧腹又一时悲伤。

库布里克用这种夸张的黑色幽默风格将“杀人机器”生产流水线狠狠地嘲弄了一番。有趣而深刻。
而作为这部分的主要戏剧冲突人物的“傻瓜派尔”最终失控,杀死教官,饮弹自尽。他的脑浆喷到头后白色瓷砖上的那一刻,我们不禁要问:战争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影片的下半部分则是这群美国大兵真正进入越南战场杀人。
不得不提的是主人公“小丑”外套上带着和平徽章,头盔上上却刻着“天生杀人”的字眼的装扮。

'小丑"与长官的一次对话更是直接表明了美国军队在越南产生的人格分裂现象,在矛盾的人性驱使下,一面渴望毁灭,一面渴望修复。
长官:你身上戴的徽章是什么意思?
小丑:这是和平的象征,长官。
长官:那你头盔上写着什么?
小丑:天生杀手,长官。
长官:这算什么,一种烂笑话么?
小丑:我想提出人格的双重性,长官。

片中经典场景还有很多,唯有观影为快。

这部电影,最触动我心灵的不是震撼的战斗场面、兄弟情、个人英雄情怀抑或什么爱国情。
我只感受到战争对人性的泯灭。
战争逼迫或诱使人们变得癫狂。人性在战争的扭曲之下,一步步走向罪恶。人性是很脆弱的。
片尾小丑的枪声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人性回归的呐喊?

战争题材电影,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枪林弹雨的现场、体会兄弟情谊、感受爱国情怀、抒发男人心底里的个人扫荡世界的欲望。
关于战争的电影,应该更多得让我们思考。像《全金属外壳》这样。
第3个回答  2019-09-22
刘德华主演的《墨攻》,只有在冷兵器战争中,才会将智慧体现的更加突出。《墨攻》故事背景发生在距今两千两百多年,中华大地尚在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此时,强大的赵国想要一举攻打燕国,而实现这个计划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先攻破夹在赵燕之间的梁国。于是,赵国大将军巷淹中奉命率领十万大军,逼近仅仅只有孺妇平民4000余人的梁城。 危难之时,梁王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 扬、孤身应战的墨者革离。不可一世的赵兵对这位来自墨家的无名小卒鄙视之极。但革离却出奇制胜,奋勇抵挡住赵军二千兵马的偷袭,令赵军束手无策,无功而返。逐渐,全心练兵,亲自制造无数特别武器的革离,加强梁城防守实力,应付赵军随时而来的庞大攻击,使得梁城上下,无不对革离折服。但是,突然到来的墨家传人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顿时引起梁城惊恐万分。而此时梁王的嫉妒,又如鬼影一般隐匿在革离身边,杀气四伏。 城外,尽管巷淹中使出不同的攻城方法,可惜除损兵折将外,依然无法攻占梁城,反令革离声望传遍各地,远远超过了无能的梁王和强悍的巷淹中。正值赵军无心攻战之际,赵王却突然传令撤军。巷淹中虽传令撇退,自己却坚持留下,继续作战,以报战死沙场的下属其在天之灵。结果有二千名效忠巷淹中的部属,不约而同地折返,发誓攻克梁城。 得知城外只剩二千赵军,梁王自以为能轻易应付,便急于把革离赶走。得享一时之安宁,梁城人民已逐渐忘记革离的功劳,返回从前的生活,疏于防守。就在此刻,巷淹中率赵军再次攻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陷梁城。巷淹中没有捉到革离,却相信革离不会离弃梁城,于是以城民作为人质,逼革离现身。革离的出现,与梁城的命运,在战争的起落中悬而未决 。
第4个回答  2019-09-22
在我个人看来,我最喜欢的关于战争的电影的是《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八人小分队在战火浮生中寻找和拯救士兵瑞恩的故事,《拯救大兵瑞恩》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期,诺曼底登陆了战时,美国101空降师一名叫瑞恩的二等兵的系列故事。其实瑞恩并非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的存在只是为了保证故事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在整部电影中,他也只是前后出场了几个镜头。

故事真正的主角是一名名叫米勒的普通上尉,以及由他带领的拯救大兵瑞恩的一特别任务小组的大兵,当然,电影最后以任务成功而结束,却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疑问。这些疑问并非是观影者的疑问,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拯救瑞恩的特别任务小组并非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军人是无条件执行上司命令的,但是他们明显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丢失已经两个兄弟的性命,仅仅是把一个我们未曾认识的大兵给带回去,这样真的值得吗?

既然众生平等,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优先于另一个人的生命权利,为什么瑞恩就值得我们去冒险。这一点恰恰是观众观后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大多数观众在观后都会认同编剧的编排行为,为什么电影中的主人公也都选择了应该去拯救大兵瑞恩,原因何在?我想,可以借用瑞恩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有我的兄弟,我要和他们在一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