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鹰

如题所述

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鹰是游隼

一、基本情况:

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英文名:Peregrine Falcon)属隼形目隼科隼属,中文俗名♂鸽虎、♀鸭虎、花梨鹰、青燕、那青、鸭鹘、黑背花梨鹞,在美国称为鸭鹰(duckhawk)。遍布全球,但在欧洲和北美分布区的大部地区已变得稀少。美国游隼(F.p.anatum)曾在哈得逊湾一直分布到美国南部,现已成濒危种,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北部已灭绝。日本游隼和其他亚种也越来越少。游隼是世界上短距离冲刺速度最快的鸟类,长距离飞行仅次于雨燕。在悬崖上筑巢。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二、游隼照片

三、飞行速度

游隼是主要以捕捉其他鸟类为食的猛禽。平时飞行并不迅速,平飞速度只有时速50-100千米,但是是俯冲最快的鸟类,时速最快可达到460千米。它们绝大多数都在空中猎捕,捕捉场面非常惊险动人。当它发现目标后,不声不响立即加快速度,追上正在飞行的猎物,用脚掌用力抽打,如果一次打不中,或即使打中,但猎物尚未失去飞翔能力,那么它旧技重演,卷土重来,快速上升到猎物上方,突然俯冲下去重新抽打,使猎物失去知觉后抓获。就在游隼向下俯冲的一刹那,它的时速可达460公里,成为鸟类中短距离飞行的健将。

四、形态特征

游隼是体形比较大的隼类,体长为38-50厘米,翼展95-115厘米,体重647-825克,寿命11年。中型猛禽。头顶和后颈暗石板蓝灰色到黑色,有的缀有棕色;背、肩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腰和尾上覆羽亦为蓝灰色,但稍浅,黑褐色横斑亦较窄;尾暗蓝灰色,具黑褐色横斑和淡色尖端;翅上覆羽淡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飞羽黑褐色,具污白色端斑和微缀棕色斑纹,内翈具灰白色横斑;脸颊部和宽阔而下垂的髭纹黑褐色。喉和髭纹前后白色,其余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上胸和颈侧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其余下体具黑褐色横斑,翼下覆羽,腋羽和覆腿羽亦为白色,具密集的黑褐色横斑。

幼鸟上体暗褐色或灰褐色,具皮黄色或棕色羽缘。下体淡黄褐色或皮黄白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纵纹。尾蓝灰色,具肉桂色或棕色横斑。虹膜暗褐色,眼睑和蜡膜黄色,嘴铅蓝灰色,嘴基部黄色,嘴尖黑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黄色。普通亚种幼鸟爪玉白色,与猎隼类似。

大小量度:体重♂623-687g,♀887g;体长♂412-458mm,♀450-501mm;嘴峰♂19.4-22.5mm,♀20.7-23.5mm;翅♂315-350mm,♀338-368mm;尾♂160-185mm,♀ 166-201mm;跗蹠♂50-56mm,♀54-57mm。[1]  (注:♂雄性;♀雌性)

五、栖息环境

游隼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半荒漠、海岸、旷野、草原、河流、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1] 

游隼一部分为留鸟,一部分为候鸟。也有的在繁殖期后四处游荡。共分化为18个亚种,中国分布有4个亚种。普通亚种最为罕见, 在黑龙江、吉林为夏候鸟,辽宁、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为旅鸟,上海、浙江、台湾、广东、广西为冬候鸟。新疆亚种已经独立为新一物种——拟游隼,极为罕见, 仅见于新疆,为繁殖鸟。南方亚种较为常见, 在上海、青海、宁夏为旅鸟,贵州、云南为冬候鸟,在广西、广东为繁殖鸟,其他地区均为偶见迷鸟。东方亚种在两广及福建等地较为常见,其他地区仅记录于浙江缙云,为冬候鸟。这个亚种也可能还产于台湾。

六、生活习性

多单独活动,叫声尖锐,略微沙哑。通常在快速鼓翼飞翔时伴随着一阵滑翔;也喜欢在空中翱翔。主要捕食野鸭、鸥、鸠鸽类、乌鸦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鼠类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性情凶猛,即使比其体形大很多的金雕、矛隼,狂等,也敢于进行攻击,不过动机往往是保卫巢穴和领地。由于它主要是在空中捕食,因而比其他猛禽需要更快的速度,所以具有相对较大的体重,有象高速飞机一样的可以减少阻力的狭窄翅膀和比较短的尾羽。大多数时候都在空中飞翔巡猎,发现猎物时首先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将双翅折起,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收缩到肩部,以每秒钟75—100米的速度,近似垂直地从高空俯冲而下。靠近猎物的时候,稍稍张开双翅,利用高速俯冲的冲击力以后趾猛力击打或用尖锐如匕首般锋利的脚爪一把攫住猎物,致其受伤或立即毙命。真正见过游隼捕猎的人,定是过目难忘的。最后它将猎物带到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用双脚按住,用嘴剥除羽毛后再撕裂成小块吞食。有时也在地上捕食。与这种捕食方式相适应,它的跗跖变得短而粗壮,抓握猎物的脚趾也变得细而长。[2] 

游隼的俯冲捕猎本领因不是天生就会的,故它还有自然界罕见的教授雏鸟捕食技巧的行为。雏鸟在羽毛丰满,振翅离巢之后,并不会马上离开亲鸟独自谋生,而是仍跟着亲鸟生活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便仍由亲鸟喂食抚育,且接受亲鸟的捕猎生存“培训”。国外一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游隼雏鸟在开始学习捕猎的时候,亲鸟会为它们捕捉一只活鸽子并故意放走,供它们练习追逐捕猎之用。小游隼刚开始捕猎,自把握不准方向与攻击目标,横冲直撞却捉不住鸽子而快失去信心时,一起伴飞的母游隼往往会帮它们一把,上前抓住或抓伤鸽子使其飞行速度减缓,再放开继续让小游隼对鸽子进行追逐攻击。一两个月后,待到小游隼第一次自己捕捉到猎物时,它的捕猎培训也慢慢接近尾声,不再完全依靠父母喂养,而返生期的到来也迫使它们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鼻孔小锥体

在游隼结束俯冲时身体所承受的压力可达25倍重力,这是已知大型动物中已知的最大值。要知道,战斗机飞行员在进行俯冲时,所受最大重力也不过9G,25G那么高的重力加速度足以使他们失去意识和知觉。游隼身体的所有部分,几乎都适应高速飞行。在游隼极速俯冲捕猎时,击中眼睛的沙子像子弹一样致命!因此,游隼有一层额外的眼睑,这层眼睑叫做瞬膜,可以保护眼球。由于拥有一种特殊的化学成份,游隼的眼泪异常的粘稠,普通的眼泪会很快蒸发掉。另外游隼的鼻外有一个小锥体,在高速飞行时用来防止空气绕过鼻孔,使气流顺畅通入鼻腔到达体内。游隼的通气诀窍,可以帮助早期的喷气飞机突破速度限制,早期的喷气式飞机进气道前端中央也有一个类似游隼鼻孔的锥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