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领导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攻伐秦国却惨遭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楚国领导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攻伐秦国却惨遭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五国伐秦的过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进行连横、合纵策略,涉及到战役、战略问题并不多,总之楚国领导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攻伐秦国,惨遭失败。诸侯国第一次合纵伐秦,五国在秦、齐联合进攻下以大败结束,这一场战争又为历史时间留下疑团,五国联合为什么打不过远在西垂的秦国呢,更何况这一时期的秦国,并不是特别强劲,五国也并不是特弱时期,五国伐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01各国动机不纯

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各国参加伐秦的效果不一、动机不纯,五国联军内部结构中间有无法缓解的矛盾,在同盟军中,楚国与魏国,魏国与赵国都有领土问题,这些国家仅仅迫不得已秦国的压力才临时在一起的,根本无法成为真正的合纵同盟国;而且在与秦国的战场上,各诸侯王各自为营,都是有求合趋向,哪怕是作为纵长的楚国希望以后求合,各国在求合环节中还出现相互之间去算计的现象。

比如,秦国对三晋攻击时,虽然三晋早已结集官兵,但是却惨败,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三晋官兵没有密切配合;在修鱼之战中,第一个的韩国,却采取消极抵抗心态,旨在和秦,而赵国惧怕秦国的报仇减少姿势,甚至直接撤销王号以求取秦国饶恕,参与伐秦的燕王哙坚守关键政冶,传位帝位给子之由于燕国动乱,爱莫能助的燕国随后退出竞技场。

02楚国没有号召力,五国貌合神离

其次,楚国没有号召力,在诸多矛盾杂合性下五国貌合神离,虽然楚怀王被评选为纵长,可他却没有呼吁诸侯王的震撼力,我们从楚怀王“卜交”的形式就可略知一二,楚怀王要用“卜交”的方式去明确纵长的公信力,那对纵长地位本身就是一种怀疑。

楚国独立国至今,一直以南蛮自诩,不崇敬中原地区礼仪知识纪律,凭着雄厚的兵力鲸吞附近弱国而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本次,楚怀王合纵,仍然以战斗力威势为前提的合纵联盟;三晋往往参与同盟,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将秦国所带来的压力转移至楚国哪里去,因此才推举楚怀王为纵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一旦进度不好,或是形势发生变化,这种诸侯王很难听从楚怀王命令,实行自我保护对策。

03齐国被秦国离间叛盟

再次,齐国的叛盟使五国伐秦火上浇油,齐国因为与秦国有联婚关联,两国之间又相隔千里,无立即利益输送,故在伐秦战场上采用极其消极的态度;赵国是唯一魏国、楚国、齐国三国间的缓冲国,当齐国伐魏后。

这时,赵国产生夺位之乱,宋偃在齐、秦两国之间适用下杀宋君而自立为王,造成赵国坚定理想信念地战事了秦国一边,促使秦国在战场上占有有益部位,在战场上获得主导权,五国联军压力巨大,这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04结语

小编认为,五国伐秦失利的缘故又许多,推举没什么军事指挥能力的楚怀王为纵长,也是一大硬伤,楚怀王之所以成为纵长,缘故有以下几点,最先楚国在襄陵之役中取得完胜,很好地抑止了魏国,制约韩国,心怀感恩赵国,震慑了齐国,这时,在中原地区列国中楚怀王个人号号召力最大,具有了统领六国的资格。

其次,在襄陵之役后,楚国威势如日华鑫,秦国迫不得已更改连横目标,想连横韩国、魏国、齐国来制约楚国;再次,放在秦楚2个强国间的魏国,进退两难,朝秦暮楚,采用阳合于秦而阴使三晋的举措,根据举荐楚怀王为纵长的形式,来激起秦楚两强国之间的矛盾。

楚怀王变成有史以来第一任纵长后,带领合纵五国联军进攻秦国函谷关,随后宣布秦楚关联完全裂开;不难看出,楚怀王能成为合纵长,是通过魏国核心策划的,但是,楚怀王带领五国伐秦(韩国、魏国、楚国、燕国、赵国),最终以五国完败告终,以一场闹剧收场。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8
虽然这些国家都想打倒秦国,但是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心思,不团结最终导致失败。
第2个回答  2022-08-09
在中国古代历史书上,益号中带有威字的君主,往往生前都取得了威服天下的成就,对于楚威王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在战国时期,楚威王大败齐国,蚕食越国,巴国,联合秦国,韩国,从而让楚国恢复了春秋时期的霸业
第3个回答  2022-08-08
主要是楚国觉得自己的实力很强,太狂妄自大了,也轻敌,所以才导致了失败
第4个回答  2022-08-08
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联军心不齐,各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在战斗中各怀鬼胎,保存实力,导致不能一举击败秦军。第二是秦国占据地利,坐拥函谷关和武关,可以说进可攻退可守,而联军声势虽然浩大,却没什么好办法突破函谷关。第三是秦军的战斗力更强,统帅也更有谋略,联军虽然有纵长,但是也不能随意调动别国的军队,所以面对秦军时处处受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