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燃点

如题所述

燃点是指使能够进行放热反应的物质达到迅速燃烧状态的过程。将可燃物充分暴露在热的表面之中,电热金厉丝、辐射能源中很小的点火源(如中等电火花放电)都可能引起着火。这里所列举的点火能或温度与着火所需的暴露时间之间往往存在一个倒置的关系。点火能强的着火快,较弱的点火源要求较长的暴露时间。强的点火源还能直接引起爆震现象。
在自燃温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自然点不是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主要取决于氧化时所析出的热量和向外导热的情况。可见,同一种可燃物质,由于氧化条件不同以及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自燃点。

自燃可分两种情况。由于外来热源的作用而发生的自燃叫做受热自燃;某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本身内部进行的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而产生热,这些热在条件适合时足以使物质自动燃烧起来,这叫做本身自燃。

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热的来源不同,前者是物质本身的热效应,后者是外部加热的结果。物质自燃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有的能在常温下发生,有的能在低温下发生。本身自燃的现象说明,这种物质潜伏着的火灾危险性比其他物质要大。在一般情况下,能引起本身自燃的物质常见的有植物产品、油脂类、煤及其他化学物质。如磷、磷化氢是自燃点低的物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1.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2.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3.燃点与闪点的关系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并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三)自燃点

1.自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2.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

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3.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

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燃烧产物

一、燃烧产物的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CO2 (气)、H被氧化生成H2O(液)、S被氧化生成SO2(气)等,而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组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温度、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
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因而,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性,降低能见度。
第2个回答  2020-10-15
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比如说自燃点。下面给大家说说什么叫燃点、闪点、自燃点、引燃温度?

操作方法
01
闪点,指由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在火中可能发生闪光的最低温度。

02
自燃点,指易燃物质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空气接触的最低温度,可以在不点燃的情况下剧烈氧化。

03
燃点,是指油在指定的加热条件下接近火焰时可以继续燃烧超过5秒的最低温度。燃点比闪点一般要高0-20℃。

04
引燃温度,确定大气压下空气中化学纯可燃液体蒸汽和气体的着火温度的方法。根据标准测试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1.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地温度叫做闪点。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2.燃点: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

3.自燃:在通常条件下,一般可燃物质和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热量也很少,同时不断想四周环境散热,不能像燃烧那样发出光。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氧化过程就会加快,析出的热量增多,不能全部散发掉就积累起来,是温度逐步身高。当到达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就会自行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
第3个回答  2020-10-15
通常意义的燃烧,指的是物质的剧烈氧化反应,只有大量原子或分子同时反应,才能产生足够的反应能,形成燃烧。而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一般情况,柴油的燃点220℃,汽油的燃点427℃。

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柴油不易点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柴油不容易挥发成气体。而汽油则非常容易挥发,所以汽油一根火柴就能着。
第4个回答  2020-10-15

什么是燃点?#星知计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