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之战,清朝明明赢了为什么还要签订不平等条约呢?

如题所述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面对外来侵略者根本没有抵抗之力,处处受人挨打。官僚统治阶级腐败、懦弱、自私、妥协更是让整个统治阶级失去了自信,面对外来侵略早已吓破了胆。

事实上,经过“洋务运动”,清朝的武器和军队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中法战争就是对当时军队的一次检验,战争最后虽然赢了,却还是签订不平等的屈辱条约。


归其原因,当时以李鸿章为主的主和派还是对西方列强包有和平共处的希望,认为见好就收。其次是因为近几十年一直被西方列强打,从内心上失去了对抗的信心,担心害怕这次赢了法国侵略者,又迎来更强烈的军事报复。

其次,当时国内农民起义军遍布全国,最为著名的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这也让清王朝没有实力进行内外作战,最终选择与法国签署不平等条约,选择了先对内作战。蒋介石当年也采取这种措施,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最后,清王朝只是在陆地一个小战役战胜了法国陆军,但海上战役却彻底败给了法国海军,这不得不让清王朝感到害怕,虽然取得陆地战争的胜利,但终究还是在综合战争中败给了法国侵略者,这是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所以清王朝最终被迫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1885年3月的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法军在镇南关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引起了法国统治者的巨大震动和惊。3月30日,对费理内阁久不满的法国人民成千成万地涌上街头,游行示威,包围议会,高呼打倒茹费理的旦号。茹费理内于当天晚上倒台。

然而正当抗法斗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清政麻竟向战败的法国求和,于1885年4月7日命令前线停战。纵横国史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清政府怕战争激起“兵变”或“民变”,而且清政府也被打怕了,屈辱求和。李鸿章等人在清政府被迫宣战后,虽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公开地进行求和活动,多次建议慈禧太后适可而止。慈禧太后、奕等人担心战争长期打下去会激起“兵变”或“民变”,也希望能够寻找机会与法国议和。自1884年10月以后,李鸿章就在慈禧太后等人的支持下设法继续与法接触,或明或暗,一直没有停顿过。对李鸿章的乞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