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朱德让座你明白了什么?

如题所述

美德是一种感情,它有着神奇的力量,可以让狡猾贪婪的人改过自新,让他们快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星期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让座》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辆公交车停了,上来了一位白发仓仓的老奶奶,她背着一个沉重的袋子,每一步走起来都显得十分吃力。这时,坐在座位上的小学生琳琳看见了,连忙起身,把老奶奶的包接住扶着老奶奶上了车,自己却站着。这时,坐在公交车上的众人向琳琳竖起了大拇指,说琳琳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说到这里,我不禁低下了头,因为我想起有一次自己在坐公交车的`情景。

这天,我准备到外婆家去玩,于是在写完作业后便踏上了去外婆家的公交车。因为外婆家比较远,就算是坐公交车,也要好几站的路。大约过了2站路,在第三站的时候,上来了一位老爷爷,他背着大包小裹,似乎每走一步就针扎脚底里一样。他迈着沉重的步伐上了车。这时,他对我说:“小朋友,请问可以给我让一个座位吗?”我心中的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地说道:“我才不让呢?这个座位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抢到的,是绝对不会给你的。老爷爷伤心地叹了口气。而我却不理会他。这时,有一位小女孩站了起来,为老爷爷让了座。众人像女孩投去赞许的目光,却憋了我一眼。我却想:哼,我不让就是不让,看你们能把我怎样。但是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时,我却感到十分的惭愧,自己的心里暗暗想着:连一个小学生都比我强,知道拥有美德,给老人让座,而我却没有美德,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

其实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仔细地观察,就一定可以发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在公交车或地铁上争抢一个座位,甚至会大打出手,与朱老总为老师叶成林让座的事情相比,真是应该自惭形愧了。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

  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故事

  "扶摔倒老人"和"公交车让座"之类话题,不时出现在网络上,一次次成为舆论焦点,也一次次挑动公众神经。"扶与不扶"、"让与不让",现实与理想之间仿佛隔了十万八千里,总是难以达成共识。年轻人喜欢说"老人们变坏了",老人们却说"年轻人越来越没教养",经常一个小事件就会演变成一场赤裸裸的道德绑架,究竟孰是孰非呢?

  扶老人被讹总是小概率事件,就像人咬狗一样,因为违背常理和不可思议才成为新闻。为此特意请教了一下"度娘",在网络上众多老人摔倒被扶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关爱和正义。近日,福州一名老太太街头跌到,两名中学生和一位协警上前扶起,并联系家属接她回家,暖心的一幕温暖着整个福州;义乌菜市场附近,一位老大爷不慎摔倒还流了血,好心人拨打120将其送往医院,善意举动赢得无数点赞;江苏睢宁一位90后小伙子,不仅将摔倒的老人扶起,而且联系120并垫付了300元药费,最终赢得了老人家属的登门道谢

  善行义举总是远远超越了"被讹"的小概率事件。事实证明,绝大多数老人并不坏,这个社会也很温暖。

  再说一下"公交车让座"的事情。在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这是社会倡导的文明风尚,对此我一万个赞同。可是你也许会说,不是所有老人都值得尊敬,没见还有老人倚老卖老,在公交车上打人吗?就在不久前,一位怀孕的女士在公交车上,因为没有给老人让座,竟然遭到老人打骂,但全车人都愤愤不平的时候,老人竟然叫嚣着"欢迎报警"。听完这件事,你肯定会想,怎么样,老人不好惹吧!是的,这个老人确实有点过分,但是其他乘客没有及时让座,是不是也加重了老人的愤怒呢?
第2个回答  2020-11-21
读了朱德让座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人不论官有多大,家有多钱,都不要忘本。都应该有礼貌,有大识小。谁都要有五讲四美的美德。
第3个回答  2020-11-21
什么品质?尊师重道。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很多人全盘抹杀封建礼教。倡导什么新人新思想。朱老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作为一个革命主义者,最大的反封建人士(在军队)的价值取舍:在某些方面封建的礼数仍是有积极的影响。天地君亲师,亲和师不论什么时代一样要尊重。这也应证了后来的传统文化观,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尊师重道就是精华!说得不好,请见谅。看得过眼就请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1
读了朱德让座这篇短文明白了
做人要脚踏实地,认清自己的价值,
不能用他人的光辉来影射自己,不然很快就会被世人摒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