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预防犯罪心理

如题所述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
  
  (一)需要的膨胀与偏斜,导致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缺失,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
  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需要的膨胀与偏斜。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由犯罪动机引发的,犯罪动机的产生以需要为核心,而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需要最主要的就是膨胀的物质需要,这是侵财犯罪的主要动机。
  追求享乐的需要是大学生当中较普遍的一种需要倾斜。调查表明,居大学生犯罪首位的盗窃行为的发生大多与这些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需要有关。这类学生家庭条件往往并不是十分困难,但由于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的需要成了优势需要。一旦享乐需要成了“优势”,在向家里伸手难以启齿时,便产生了盗窃的动机。需求动机的引发,进而产生盗窃行为,构成犯罪。
  还有一部分校园犯罪案是由他们满足报复的需要引发的。在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一类人身伤害的犯罪案件中约有30%是由大学生极强的报复心理所致。有的大学生恋爱不成功,因爱生恨而报复对方,结果造成校园惨案。有的仅仅因为一句笑话或一件小事,认为被对方严重侮辱便有杀害对方的念头,最后造成严重的恶果。
  针对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入手,结合校园内的案例向学生们灌输法制观念,尤其是针对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必须强化法制教育;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少一些本不应发生的校园悲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二)面对大学生压力的淤积与升级,应加强心理引导,释放其心理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频繁,许多青年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除了就业压力,情感、学习方面的问题也对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人产生压力。所有这些压力和压力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都给他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释放和摆脱压力是目前青年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敏锐的心理工作者提供了许许多多有关青年学生如何释压的真知灼见,但糟糕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被迫参与竞争,被迫接受接踵而至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当压力不能正常摆脱,不断淤积下来进而升级,一旦突破承受极限,犯罪行为就会不可阻挡的发生。
  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加强心理引导,释放大学生心理压力。注意引导大学生,帮助其摆脱压力,不但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挽救生命。学校要注意有意识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自我控制情绪,学会宽容,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离不开人际交往,当然也摆不脱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来说,校园是他们学习与人交往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学会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是大学生最需处理的人际关系。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可以密切同学、室友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有效的缓解压力,促进自身健康成长,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偏激和自卑的心理,笑面人生,热情生活,多交朋友,交好朋友,使自己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轻松愉快地度过大学时代。
  
  (三)针对有些大学生性心理的不成熟和不健康,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在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少数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了扭曲,偷偷看黄色小说、色情报刊、黄色录像,甚至想模仿尝试其中的黄色情节,寻求刺激。这种扭曲心理,一旦条件适宜,会使青少年失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走向性犯罪。
  针对与这一现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和性道德教育。时下对大学生的教育稍有偏颇――高度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有关性知识、性道德、性心理、性卫生等方面的教育。有些大学教师对性知识“犹抱琵琶半遮面”,躲躲闪闪,父母在子女性教育方面更是噤若寒蝉。这样的表现只会让性知识欲盖弥彰。青年学生正处于求知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父母和老师的“欲说还休”让他们对性知识更加好奇。他们会从各种渠道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渠道不对的会深陷不健康的读物之中。因此,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加强对他们的性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问题,想方设法提高大学生对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认清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使他们正确地对待性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大学生犯罪 心理成因 预防
  一、当前大学生犯罪状况及特点
  (一)大学生犯罪状况
  大学生犯罪就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在高效学习的大学生,基于自己的主观过错,对事件进行作为或者不作为,而导致违反法律规定,破坏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等的危害性行为。

  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14周岁至25周岁。“文革”前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并不突出,仅占20%-30%,其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占犯罪人数的6O%,大学生犯罪上升为2.5%;从70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近几年来占到了刑事犯罪的80%,大学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17%,占高校总人数的1. 26%,更为严峻的是,大学生犯罪呈逐年增加趋势: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 5%, 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 1%。据有关资料透露,目前国内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80%左右,且以年平均2%—3%的速度上升,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1]尤其是1999年起高校继续扩大招生规模,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到2007年底,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42万人,毕业生31万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448万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犯罪人数也不断增多,大学生犯罪日益严重化。
  (二)大学生犯罪特点

  1、数量增长的迅速性。这些可以从上面的现状中以及媒体的不断报道中得出结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犯罪率的上升,而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因为不断的扩招而增加,庞大的基数下,犯罪率依旧上升,则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了犯罪道路。

  2、大学生犯罪主体的多样性。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学历已不再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很多高学历的人正在跨入犯罪的行列。且女性大学生犯罪比率日益剧增,年龄日益趋现低龄化。通过相关的报道可以发现在犯罪的大学生中,既有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也有来自发达地区,既有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也有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中城市。政治面貌上,有普通群众、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有平时表现差的,也有许多是学生中的高材生、三好学生、学生干部;此外,初犯、累犯的复杂化,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状况。[page]

  3、大学生犯罪类型的多样化。根据一定的标准,我们把犯罪分类为:暴力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性犯罪、智能型违法犯罪、特殊类型的违法犯罪。大学生犯罪多以暴力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性犯罪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比如大学生卢某就利用“黑客”软件,盗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向好友传播,给该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达几万余元;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毒品交易活动等等。
第2个回答  2020-10-23
注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强化各方面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具备多种能力。加强大学生对性知识,性行为的认识。
第3个回答  2020-10-23
靠自己的自制力,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一起玩耍,如果不好推迟的话去玩违法的事情绝不去做,哪怕被别人指指点点。因为如果你现在做了你以后一定会后悔。
第4个回答  2020-10-23
大学生呀,那个做防范心理课程有那个防范心理的课程。昨年教育做好教育。讲解那个法律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