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学盗墓,靠查县志挖出文物为何可以卖400万?

如题所述

中国是一个文物大国,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力度,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盗取国家文物者将以相关法律条款为依据进行惩处。然而,虽然有制度的保障,民间的盗墓活动仍然屡禁不止,今天我们就要聊到山东曲阜的一起奇葩的大型盗墓案件。当地村民为了盗取墓中文物,竟然自学盗墓技术,靠研究本地县志挖出的文物获利400万,猖狂至极。




山东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商周时期,这里的文明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此,是为鲁公。汉朝建立后,公元前187年,皇后吕后又封张偃为鲁王,建立鲁国,由此 ,“鲁”由此成为了山东地区的简称,作为历史上的分封重地,这里当然不乏王侯级别的贵族古墓群。

秦汉之时的古人尤其喜好厚葬,有值钱的古墓,自然也就产生了一批觊觎墓中宝贝的不法分子。盗墓算起来也算是个技术活,不学习钻研一下就拿着锄头铲子满山乱挖是不行的。曲阜当地有个农民李老大就下足了功夫。




这个人要说文化水平也不高,而且在当地可谓是臭名昭著,违法乱纪的事他没少干,所以也是监狱里的常客。2007年,刑满或释放的李老大刚从监狱里出来就联系上了几个之前的狱友,几人聚在一起就又开始合计干点啥来钱最快,最终有人提出了挖墓。原因是当前社会上有钱的文物爱好收藏者不少,文物市场又火爆,靠这个肯定能捞钱。

说干就干,随后李老大一伙人一面开始购买铁锨、撬棍等盗墓工具,一面四处寻找古墓,但由于缺乏具体的作案目标,一连几个月下来他们都一无所获。后来有一天,李老大找到了一个有盗墓经验的朋友张某,张某的指点简直令他顿时茅塞大开,那就是叫他回去查阅当地的县志。




而后,李老大果真研究起了《曲阜县志》,县志里乾隆年间有记载:“此汉鲁诸陵,共四十余所,今仅存一十有四冢,在县南九里”,这是个非常关键的信息,县南九里,位于曲阜息陬乡姜村。李老大和他的七个兄弟伙赶到后才发现所谓的14座墓,已有13座变成了平地,唯有一座大墓还在。该墓被称为“鲁珠王墓”,墓主其人在史籍上并没有相关记载,但从墓葬规模看应该是属于王侯级别的人物,1977年这座墓就已经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县文物相关部门还安排了一个孔姓的村民进行日常看管。

李老大很快以5万元钱收买了孔某,从当年年底起到第二年年末的一整年时间里,他们多次对古墓实施盗掘。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没有解开的古墓,在炸药的一次次破坏下脆弱地坍塌,李某一行7人从古墓中劫掠了大量的漆器、玉器、金银器等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汉代小玉人在黑市的市场价都大约价值100万。




由于做贼心虚,李某一行人急于将“脏物”处理掉,通过售卖这些文物,他们前前后后获利400多万元!然而,这和文物真正的价值却相去甚远,2010年,李老大为首的33人盗墓团伙被一网打尽,当文物专家从他们口中得知文物的情况后,简直痛心疾首,直呼可能价值几个亿的珍贵文物竟被一群无知的盗墓贼卖出了白菜价。




更令人痛惜的是,如今这些文物经过黑市已不知流落到何处,或在私人藏家手里,或流落海外,追回难度都极大,这不仅是国家文物的重大损失,也对相关历史文化研究造成负面影响。通过这件事,也向相关文物部门敲响了警钟,在猖獗的盗墓活动面前,与其事后来追究责任真不如提前就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