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姜的名人有哪些?

如题所述

最早的是西周时的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子牙(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后裔姜小白(齐桓公,姜姓吕氏)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彭城广戚人、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天水郡冀县人、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姜维;
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祖籍甘肃兰州的左相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
南宋有饶州鄱阳人、著名词人兼音乐家姜夔;
南宋还有濠州人、抗元名将姜才;
明代有瑞安人、书画家姜立纲;
清代有江苏扬州人、书画家姜彭,浙江慈溪人、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
如皋人、女书画家姜宜,善墨兰及竹石,工诗;钱塘人、画家姜思周,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嗜酒,醉后逞笔;象山人、乾隆进士姜炳璋,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
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姜桂题;
近现代及当代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姜恩柱。
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
画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国画家姜东;
国学大师、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姜亮夫;
数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姜立夫;
浙江苍南人、数学家、拓扑学家姜伯驹;
祖籍山东烟台的国家特一级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
祖籍河南郏县的易学家、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姜智元;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生态学家姜春云;
沈阳市政府副市长,民进辽宁省副主委姜军
第二十三届全国学联副主席姜风鸣
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姜文
绵阳微电影协会荣誉主席姜联
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增伟。
姜宏波,曾用名姜鸿波,中国内地女演员。
姜妍,中国内地女演员。
姜梓新,中国内地女演员。
姜逸磊,也叫papi酱,中国内地女演员。
姜佩瑶,中国内地女演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5

    姜子牙(约前?-约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 册封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镐京,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姜公辅(730年-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唐朝宰相。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军进攻奉天,姜护驾,献策有功,升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言忤德宗,罢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贬泉州别驾。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起用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于九日山。

    姜恪(?~672年),唐朝时期秦州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姜维后裔,祖父姜远曾为秦州剌史。父姜宝谊为左武卫大将军。姜恪因战功升为左相,阎立本因善绘事而为右相,时人评论说:"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才(?―1276年),濠州(治安徽凤阳)人,南宋末抗元将领,民族英雄。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姜才奉端宗之命,与李庭芝率七千兵南下福建,阿术带领元军追击。宋军入泰州,元军四面围住,使使者招降之,姜才不从。阿术下令攻城,昼夜不辍,这时姜才恰值背疽发作,动弹不得。裨将孙贵、胡淮孝叛变投敌,迎元军入城,将李庭芝、姜才献给元军。阿术遂押姜才至扬州处死。姜引颈受刑,从容成仁。扬州民众闻者莫不泣下。

    姜立纲(1444年-1499年),字廷宪,号东溪,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他是我国明朝一位书法家,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日本京都国门上的大字亦为其所书,被誉为"一代书宗"。清代《三希堂法贴》收有他的墨迹。回乡居丧卒后,明孝宗皇帝特遣浙江布政司使、温州知府邓淮为使谕祭。祭文说他:资质秀颖,才识通敏。为官由朗署升至卿阶,一贯勤劳国事。正值重用之时,竟因为守孝求归,悲伤过度而亡,讣音达闻,不胜哀惜。为念其往日业绩,以示褒恤,特命有司,遣官谕祭。谕祭文后被刻成石碑,今仍立于东溪村姜氏宗祠里。其墓在今瓯海白象镇金竹山,为瓯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姜宸英(1628-1699年),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荐入明史馆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记述明三百年间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卫之害。又从徐乾学在洞庭山修《大清一统志》。在京因得罪大学士明珠受冷遇。康熙三十六年70岁始成进士,以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越两年为顺天乡试副考官,因主考官舞弊,被连累下狱死。著有《湛园集》《苇间集》《海防总论》。

    [清]女。字玉峯,江苏如皋人。恭寿(乾隆七年至一七四一至解元)姊,钱标林妻。善墨兰及竹石,从学舆汤密,笔致颇佳,有管道升之遗法。善琴,工诗。《如皋县志、姜玉峯遗稿序》

    姜思周,[清]字周臣,号花酒头陀,钱塘(今杭州)人。[清]字周臣,号花酒头陀,钱塘(今杭州)人。后以子真源贵,封御史。画山水得沈周遗意,又善花卉,牡丹钩勒设色俱佳。尝游京师,闻阙思画名,辽师事焉。舆同郡蓝瑛(一五八五至?)友善。各拈匹练数丈,想戒止写独树高杪,不用竹石映带,姜画梧桐,落笔数叶,便得秋风晨露之致。嗜酒,醉后逞笔,尤英英自异。所作不轻舆人,有索者必怒曰:"若辈安足知我画?"沽酒乏钱,则又急作一、二幅付装潢人郭华阳,而索其酒资云。《钱塘县志、杭州府志、砾园读画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