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理论知识

如题所述

教师进修已蔚成风气,中小学教师或就读各大学研究所,撰写博、硕士论文;或到大学研究所就读,充实教育知能;或到各师范学院就读进修部,获得学位;或参加研讨会、座谈会、读书会等,获取教育新知……

教师进修忽视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师进德修业本来就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何况教师进修方式已如此多元,参与进修教师已日益增加,进修风气也日渐蓬勃。但细加检讨,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进修教育仍有许多盲点急待突破。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进修教育未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在当前社会潮流下,最重要的专业发展能力有:教师生涯规画,自我成长;能获得知识,充实自我;能实施研究,改进教学;能反省批判,自我更新。

但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进修教育十分缺乏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不知道为什麼要进修,也不知进修了以後,如何用所学去改进自己的行政或教学。因为大部分的进修教育是由上而下的,政策导向的、权威决定的、零散的、应景的,然少整体制度的设计;课程、教材都订好了,学校开什麼课、学生就修什麼课,教师没有选择的自主权;进修内容偏於治疗性的、处方的,远离教室生活的实际;而进修方式也只是为教师而作,而非教师一起作,教师作然是被外在研究者研究的对象,他们只是学生,而非研究伙伴,只当观众,没有参与赛程。

这种由上而下,教师被动参与,缺少专业发展的进修教育能给教师些什麼助益﹖教师若不能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成长,则课程何由更新;若不能自己作研究,解决问题,教学何由改进﹖若不三省吾身,反省批判,则潜存於深层结构的假定和前提不能揭露,教育如何开放,如何改革﹖因此要突破当前进修教育的盲点,真正达到进修教育的目标,最重要的课题是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能自我成长。

开放心胸,互相学习

首先,要鼓励教师善用各种学习管道,相互学习。民间戏曲中有一句话:「互相漏气求进步」,这真是进修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就是不敢「互相漏气」,所以进教室以後,就关起「门」来,教得好是我的事,教不好也是我的事,更见不得人,当然永远不会进步。因此教师要开放心胸,放下权威和身教,有接受挑战的勇气,有接受质疑的雅量。打开门,欢迎校长、主任、督学、家长、学者、专家和同事到教室来,加强专业对话,充实教学知识。

校长,主任到教室巡堂,实施教学视导,督导教师班级经营能力,命题技巧,改进教学方法。督学到教室中,与教师实施「临床视导」,观察某一特定教学技巧或策略,互相讨论,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改进教学。教师拥有关於教学情境的丰富的知识,但不易看到「卢山真面目」,视导人员将理论和经验带进情境中,提供教师不同的思考架构和方向,但获得实际之作者的观点,两方互蒙其利。

同事更是最好的学习伙伴,三、五位同事可结成伙伴,相互观察,详加纪录,加以「画像」,将观察结果和画像与伙伴一起分享,可觉知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优缺点,加以改进,可与同事形成合作的团队关系,进行「同辈视导」,拟订教学计画,相互观摩,共同讨论,彼此回馈。甲师向乙师学习班级经营,乙师向甲师学习社会科教学技巧,促进彼此成长。同事们更可实施「合作学习」,共同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共同讨论;畅谈现实教育问题,发抒心得;实施同侪教学,教师发表一篇论文或心得,同事互相讨论或评论等。

教师更可与学者、专家实施「合作研究」。学者熟悉研究方法和技巧,但不了解教室实际、教师熟悉教室情境,但缺少研究素养,两者合作,实际教学研究,可使研究结果更能落实。

因此,教师要打开心门,打开教室的门,欢迎学者、督学、校长、主任、家长或同事到教室来,结成教育社区,彼此立於平等、开放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对话,知识协商,分享意见和经验,相互学习,参与知识建构和生产的过程,就是一种重要的成长。

教师要做巴夫洛夫

其次,教师的教室生活不仅要研究,而且要由教师自己来研究。传统上,教师往往是被研究的对象,自己不会做研究,但今天,教师是研究者,教师不再是巴夫洛夫的狗,教师自巴要做巴夫洛夫,做皮亚杰,自己就是研究者。

教师要敏於教学实际,觉知自己的问题,熟悉研究方法和技巧,自己做研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实施质的研究,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反应,反省自己的教学情形;可访问学生或家长,了解教材对学生生活世界的意义;可分析学生的周记、作文、考卷、作业、心得、随笔等,分析其内涵和意义。

这种研究,是教师研究自己或同事,利用参与观察,非结构性访问和文件分析等方法,搜集第一手资料,加以分析和探讨,而且教师每日在教室中,和儿童在一起生活,所搜集到的资料是真实的、豊富的、可靠的。教师就是最好的资料搜集者,资料解释者,最好的研究者。教师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言纪录下来,探讨其意义就是实际教学研究,既可促进自我成长,更可改进教学,因此进修教育要提高教师研究意愿和兴趣,加强研究和能力,使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进修是义务也是权利

最後,在变化急剧、价值多元、强调专业的今日社会中,教师进修应成为一种义务,也应该是一种权利,而且在制度设计下也要设法达成这种理想。例如,政府要考虑实施教师分级和教师换证制度,教师每服务若干年就可申请升级,其待遇、福利、地位就可提高;每服务若干年就要换证,否则就无法继续任教。而换证或升级则以进修结果为主要依据,如要修习多少学分,要参加多少次研习或工作坊,要有研究报告或作品等。则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兴趣、时间和其他条件,参与大学或教师进修机构办理的进修课程,选修学分,要加强研究,撰写报告或著作,以达到规定的条件或标准,申请升级或换证。

但是,进修也应该是一种权利,目前提供给大学教授的进修权利,也要开放给中小学教师,如服务若干年就要给予一定期间的进修假;评审通过的研究计画应予以奖助,以利研究进行,有会值的研究报告或著作,也应予以奖助,奖励其继续研究。

这种进修教育是教师自主的,由下而上的,学校本位的,教师焦点的,能增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才是教师进修教育的理想。希望师资培育的改革,也能在进修教育制度上配合,使教师进修教育迈向新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2

    教师类的相关书籍

    相关网络论坛

    与专业人士交流

    学校进修

第2个回答  2017-04-22
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文件,明确要求教师对立终身学习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和培训活动。那么我们教师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呢?一、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二、终身学习可以拓展知识,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多么令人厌恶。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她使学生亲和你,使教师永葆活力,更有魅力。因此教师不再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持续的学习来扩展知识领域,从而来提高教学水平。一是学会学习。在当今社会,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是每一个人未来生活幸福和愉快的保证。二是通晓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为学科专家。三是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未来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专家,必须在学习专业学科的同时掌握其它有关教育的学问,如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技术、管理学等。四是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转化?现代教学手段"。它包括两类:一是视听技术,如广播、电影、影视、录像等;另一类指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和微型电脑的操作技术。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社会在发展,知识领域的扩展和更新,教材也在更新改革,学生的认识水平也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和教学方法,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十足的信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学发展的需要。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知识,但由于受年龄、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新知识的产生速度大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它的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原有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所教学科以外的知识,因不常用被逐渐遗忘。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逐渐欠缺。因此,终身学习是教师补偿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搞好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3)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持续的学习来提高知识领域,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教育生涯。因为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来说,仅靠最初的专业知识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教师务必与知识和教学法的提高保持同步。“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的一句古训。这句话说明了提高和累积专业知识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需要以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感化学生成为学习的示范者。 (4)累积专业知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责任已不仅仅是“教书”,完成教学任务,更是“用教材教学生”,达到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育生标准的提升要求教师必须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力向多元知识储备、多种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一是较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除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研究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性气质,加强对学生的个案研究以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智构建。二是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没有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全面学习和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在学科教学中取得理想的绩效。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学科的教学发展动态及最新理论成果。教师对学科知识理解的越深刻,在日常教学中越能有效驾驭,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理想,额外负担就越轻。三是广博的知识视野。完善的专业学科知识结构可以帮助教师胜任本学科教学,而多元知识储备又可为教师的教学和自身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学校教育中,学校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促使教师加强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了解,扩大边缘学科的把握,提高校本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驾驭能力,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指导作用。“博观而得取,厚积而薄发”。提高在教学中的探究创新精神。终身学习创造特色则应当是教师矢志以求的成长目标。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以往,一个人只要在学校学好一门专业,就可以一辈子当专家;学会一种技术和手艺,就可以受用。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已不再是代代相承、永远不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
第3个回答  2020-04-0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