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共苦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同甘共苦,很多时候用来形容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的夫妻。这个词听起来应该是同甘容易一些,共苦更难,因为两个人在一起享受幸福应该更简单,想要共同度过难关却不太容易。但是无论是影视剧还是那些从七大姑八大姨那听来的故事里,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夫妻能共苦,但是很难同甘——在物质财富很匮乏的时候,夫妻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度过,甚至在特别困难的时候,两个人有情饮水饱,日子过的虽然清贫,但是不失恩爱。但是如果在某一个契机之下,这对夫妻抓住某一个机遇富裕起来之后,却很难继续同甘,感情变淡、出轨……生活不再是从前模样。
涂磊曾经在《爱情保卫战》中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解读。他说“可以同甘却不能共苦的夫妻其实是假夫妻,但是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夫妻是真可惜。往往在贫穷和患难当中,可以看到那么点儿真感情,但是当日子过好了。有些事情就成为了泡影!”为什么曾经有点真感情的两个人在生活逐渐富足之后反而感情成了泡影呢?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外因——诱惑的增加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当夫妻两人生活困苦的时候,解决温饱是第一要义,顾不得其他的想法。但是当生活富裕起来之后,各种各样的诱惑纷至沓来,温饱问题解决了,娱乐、社交等等精神层面的追求就浮出了水面。有的人抵挡不了社会上花花绿绿的诱惑,走向了出轨的道路;有的人虚荣心作祟,觉得身边的人配不上自己的成功,决定另娶他人。还有的会在这时候发现自己根本不爱自己的另一半——中国有句古话“饥不择食,贫不择妻”,也就是说在没有条件又很急切的情况下顾不上挑选,有的吃、有人要就不错了。所以这种因为迫不得已而结成的婚姻,在贫困的时候并不是问题,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是生活一旦富裕出现了其他的选择,那么这段婚姻就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但是归根结底,这些都还是外因。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下面我们要说的内因,即思想的不同步。
二、内因——思想的不同步
两个人走到婚姻,双方一定要三观一致才能长久。什么叫三观一致?并不是二者的兴趣爱好还有认同的东西都完全一致,而是面对分歧的时候选择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嘲讽轻视对方的选择,带着耐心体验不同的乐趣。比如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你在看书的时候,他说看书有什么用?装什么文艺!这叫三观不合。你喜欢吃西餐,他喜欢吃路边大排档,这不叫三观不合。你说要去吃西餐,他说装什么小资,大排档多好!这叫三观不合。你喜欢买些贵的衣服或者奢侈品,他觉得衣服平价耐穿就好,这不叫三观不合。你买了奢侈品,他说,你这也太败家了,花那钱干嘛?五十块钱的衣服不能穿?这叫三观不合。
在夫妻双方生活比较贫困的时候,两个人在同一起跑线,三观比较一致,而且因为生活贫困,专注力也并不在生活品质,所以也不会太过挑剔,显现出来的不同也比较少。但是如果夫妻生活富裕了起来,一方的三观发生了改变,另一方还在原地踏步,分歧就产生了。比如旅游,一个人觉得生活富裕了可以出去看看,另一个人固守着旅游有什么用,又费钱也没意思,那这样的分歧积攒下来矛盾很容易爆发。
除了三观,这也跟目标有关系。有婚恋专家曾说过:婚姻的本质是一场合作,有共同的目标才能长久。困难的时候,夫妻双方目标一致,为了更好的生活共同奋斗,互相扶持。而生活一旦富裕,共同的目标消失之后,来自外部压力减少了,但是来自内部的矛盾就开始逐渐显现。在为了共同目标打拼的时候,双方是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但是到了生活富裕起来之后,有的夫妻就有一方开始退居二线了,一般都是由妻子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有些家庭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就像电影《后来的我们》的经典台词,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但是却没有了我们。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起打拼的天下,却不能共同享受幸福的生活?究其根本就是一方依旧奋斗在职场,继续进步,层次格局不断上升;而另一方回归家庭、远离职场,原地踏步,层次局限在柴米油盐,街头巷闻。一个越走越远,一个被生活琐事困顿不前,时间久了,再深厚的感情也容易被消磨殆尽。
因此,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夫妻双方一定要共同进步,保持思想和目标的一致。之前看过一对夫妻,每年都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去年是一起学吉他,今年是一起学画画。这种成长也不局限于学习,也可以是其他层面上的成长,比如学习一门语言、学习美妆、学习厨艺、出去旅游增长见闻、多交不同层次的朋友等等。只有夫妻双方精神和思想在同一层次,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断进步,婚姻才能保持长久。
除此之外,婚姻中的男女也都要转变观念。一方面,男性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家务只是女性的事,全职太太就不是一个职业,把放弃工作的一方视作理所当然。曾经有调查显示,全职太太每天的工作量如果换算成正常工作应该得到非常高的月薪,但是这样一份工作却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电影《找到你》中就体现了当代中国女的诸多困境——全职妈妈放弃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离婚时被认定没有收入没有抚养能力;认真工作的妈妈有足够的收入给孩子好的生活,又被认为不配当母亲,自己的孩子都不照顾。因此男性一定要对这一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认可女性的付出并且不将它当作理所应当。同时也要想到,人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现在的得意并不代表一直得意,后面再找的那一位能一起共享成功,但不一定能像前任一样甘心共苦。
另一方面,女性也要更加的独立自强,不把自己的生活甚至人格完全绑定在另一个人身上。无论是《我的前半生》里面的罗子君还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的麦瑟尔,当她们把生活的重心完全寄托在丈夫和家庭上时觉得日子过的很美好,但是一旦丈夫背叛了她们就会觉得天塌了,日子过不下去了。只有当她们抽离出这段婚姻,将注意力放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才发现世界很大,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为了鸡毛蒜皮的琐事担心、在家里胡思乱想丈夫有没有被外面的世界诱惑的担惊受怕的妻子,而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信、成熟的女性。因此女性一定要投资自我,不断成长,保持经济、精神的独立。一个清醒独立的自我才有能力去爱另一个人。
婚姻就像一场长跑,双方都要不断向前,任何一方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跟上对方的脚步,不要被落在后面。愿所有的夫妻都能像西方婚礼上牧师说的那句话一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将毫无保留地爱对方,对ta忠诚直到永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2

“同甘共苦”的意思是: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祸患苦难。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干部对群众、上级对下级等。


同甘共苦

拼音: tóng gān gòng kǔ

注音: ㄊㄨㄥˊ ㄍㄢ ㄍㄨㄥˋ ㄎㄨˇ

解释: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例子: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鸾鸾传》)

正音:“同”,不能读作“tòng”。

辨形:“甘”,不能写作“廿”。

辨析: 同甘共苦和“患难与共”;都含有同患难;共艰苦的意思。同甘共苦不仅指“共苦”;而且也“同甘”;而“患难与共”仅指“共患难”。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歇后语: 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谜语: 蜜饯黄连——同甘共苦

感情: 同甘共苦是褒义词。

近义: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反义: 同床异梦

英语: share weal and woe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发兵攻打燕国。齐军很快攻占燕国都城,燕王哙在战乱中身亡。附近的中山国也趁机攻占燕国城池,燕国差点儿灭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燕昭王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回国登上了王位。看着战乱后田地荒芜、民生凋敝的燕国,燕昭王发誓要让燕国重新富强起来,并且要向齐国报仇。于是他亲自去见燕国贤士郭隗,询问富国强兵的方法。郭隗告诉他:“自古能成就大业的君主都很尊敬贤士。只有能礼贤下士,那些有才干的人才会来帮助你。要是大王对人粗暴无礼,那能吸引来的就只有唯利是图的小人了。”

燕昭王忙问:“可我要怎么做呢?”郭隗回答:“大王要是真想招揽人才,就从我开始吧!那些贤士要是听说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肯定会纷纷前来投靠大王的。”燕昭王听从了郭隗的建议,专门为他修建了庭院,并隆重地拜他为师。此消息一出,各地的能人异士果然纷纷投奔燕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将乐毅和大学士邹衍。一时间,天下人才都争先恐后涌向燕国。

燕昭王又在国内祭奠战死的士兵,并体恤死者家属。他坚持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一起度过了二十八年艰难的岁月。终于,在贤臣的辅助和燕昭王的励精图治下,燕国日渐强盛,百姓生活富足,士兵斗志昂扬,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昭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封乐毅为大将,起兵一举攻破了齐国,终于报了当年的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