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5000多年前的典籍中,就有关于他们的先祖——活跃在中原的蚩尤部落的记载。在古代,苗族先民建立了“三苗国”,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稻作农业为生。历史上,苗族经历了多次迁徙,最初的路线从黄河流域迁移到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语族苗语支,曾有过自己的民族文字,但因战争和文化变迁而逐渐失传,如今主要使用汉文。
苗族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以芦笙舞和丰富的音乐舞蹈而闻名。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和银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国际上享有盛誉。苗族的节日众多,如“召龙节”、“苗年节”和“鼓藏节”等,体现了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精神生活。
在称呼上,苗族曾有多种自称,如Hmub、Hmongb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 和 HMONG。苗族人民以歌舞见长,被誉为“歌舞的民族”。在贵州六盘水等地,苗族精通药草,善于草药治疗。在血型上,苗族拥有较高的Rh-阴性血比例,尤其在中国各民族中居首位。
宗教习俗方面,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和祖先,如“牯藏节”是重要的祭祀活动。他们信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部分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对自然现象和物品,苗族既有善鬼崇拜,也有恶鬼禁忌,巫术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现代,随着传教士的活动,部分苗族接受了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同时传统的信仰和习俗仍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各地的苗族社区,无论是越南、老挝、美国还是法国,都能找到他们的文化痕迹,尽管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但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仍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化中。
苗族(越南文:Mèo;泰语: / ;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