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中脉是什么

如题所述

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董德刚2019-10-10版权声明举报文章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程》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同于狭义马克思主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可称为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其科学内涵是马列学说中的普遍真理,其外延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基本原理。此即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之“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与时俱进,其原因在于: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别论断存在错误,人们的认识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理论品格,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包括依靠群众实践、遵循分工规律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在它指导下实践的进展――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8-0006-04

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却存在许多偏差。时至今日,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在这方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有巨大推进。以此为指导,进一步从总体上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当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端正指导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含义

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东欧和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等。仅就中国而言,至少也有三种不同含义的马克思主义。

1.三种不同含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1]这是列宁所下的定义,并为世人所公认。这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同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狭义上也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马克思主义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按照列宁的权威解释,它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

第二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包括后人对它们的丰富和发展。这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现在需要着重研究的,是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程》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显然有别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问题是,它同狭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完全等同?如果认为它们是完全等同的,那么,就要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每一个论断甚至每一句话都当作我们的指导思想。这恰恰是必须反对的教条主义。我认为,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狭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也有重要区别:前者只是后者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前者称为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

由于这是专指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简称也是马克思主义),意义十分重大,搞清楚这个问题,是我们真正弄清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重点所在。所以,下面着重研究这个问题。

2.第三种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显然不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所有论述为指导,而应当是以他们思想中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即对中国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为指导。这个概括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它是“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因为只有这样的理论才具有可靠的真理性,才有资格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而未被实践证明的那些思想理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不能当作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二,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这是在前一层意思基础上的进一步限定。原因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一些思想理论,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但是,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对于中国并不适用,所以,也不能当作我们的指导思想。简言之,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学说中的“普遍真理”。

上述理解也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根据。过去,多次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3]他特别强调过,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4]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这些论述都强调,我们要学习和坚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所谓普遍真理,也就是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3.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外延

由于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狭义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从狭义马克思主义谈起。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包括众多组成部分。但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可能同等重要,而是像其他一切系统一样,也是分层次的。可以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列宁的观点和学说分为三个层次:层次――具体结论以及个别论断,中间层次――基本原理,核心层次――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在具体结论之中,而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贯穿和统率这些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结论的精髓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包括哪些内容呢?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精华,用中国语言概括,就是实事求是。它无疑属于“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所以,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和主要地是指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我国新时期,我们党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根本点或基本点(即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强调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了这个基本思想。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般地说,这些基本原理都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都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此,在总体上要坚持。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些原理的适用范围较宽,有些原理的适用范围则较窄,所以,对它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不能简单套用到我国现实中来。

毋庸多言,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些具体结论和个别论断,通常都是对当时条件下特殊问题的回答,不具有普遍意义,因而不能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东西,亦即共同本质。现在需要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脉”的内容和必须坚持它的理由。

1.马克思主义之“脉”的内容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具体是指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实践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观点和历史观点等。一方面,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不可违背的普遍真理;另一方面,这些观点又在前者基础上,表达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具有崇高的人民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是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亦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其中的每一个人)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社会意义,就是指导和帮助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破坏旧世界、创造新社会。这个新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即生产力发展比较快、人民富裕幸福、每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是科学的、进步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胸怀崇高的社会理想,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付诸实践。这缘于其世界观的要求。唯物而辩证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的首创,并且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它不仅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实践是一切认识包括理论的基础,而且突出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主张用革命实践来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一生时,在充分肯定他在理论上的两个伟大发现以后,也着重指出,这些发现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卓有成效地组织和参加了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实践。[6]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理论、行动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2.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之“脉”的理由

第一,尊重历史。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使人类的很大一部分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而且,它对资本主义严重弊端的深刻批判从反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对发挥了如此巨大作用的理论(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尤其是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有了马克思主义,才有中国共产党,才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个根本不能丢。

第二,尊重科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反映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是不可违背的,进步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偏离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是推动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三,现实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深入党心、民心,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一个有着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这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它是我们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而党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富裕幸福的基本条件。假如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分裂,我们国家就会陷入混乱,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走向失败,人民利益就要受到严重损害。可见,维护党和国家的统一、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政治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当然,这是指科学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全部马克思主义都在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前进。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主要表现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墨守成规绝没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19世纪中叶欧洲社会实际及其变化,勇于破除前人的错误思想,才创立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100多年来,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心和重点是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因为它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又适应了中国的特殊国情,而且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的实践具有更切实、更直接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的民富国强为主题和根本目标,提出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出发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主要道路)、社会主义本质论(方向),并对当代世界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新判断。我们党据此制定出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贫穷落后的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情、国情和党情的重要变化,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7]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强调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注重创新等)、社会主义的新观念(实现人民富裕幸福是根本目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应当长期共存、互相取长补短等)、执政党建设的新觉醒(“两个转变”论,“两个先锋队”统一论等)。它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20多年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我们党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课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向前进。

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原因所在

首先,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由于历史条件和问题的变化,原有理论不再适用,必须有新的认识。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和邓小平,直到我们今天,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实现了巨大发展,主要是因为时代在发展和国情在变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存在错误,需要矫正。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对革命形势的一些估计,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预见,[8]对未来社会“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9]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工厂”的计划经济观点,[10]对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到来的预言,[11]等等。

最后,人们的认识深化了,也会对原有理论作出发展。随着实践的反复和经验的积累,即使历史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人们也有可能从新的角度和更深层次认识问题,它也会促进理论的发展。

因此,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但又不限于马克思,总体上高于马克思,前者对后者存在着继承、矫正、发展三重关系。

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和根本原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推动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全面而辩证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2]现在,这一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把它们统一起来。综合以往的认识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是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与无产阶级阶级性一致)、开放性(即与时俱进)。我们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它特别强调,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自于实践,受实践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并且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实际情况处于经常变化之中,而理论则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常常落后于实践。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或“地貌”,理论就是“地图”,当社会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企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坚持这样的实践观点,摆正理论(含马克思主义)同实践的关系,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之点。我们必须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解释并正确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真理。不过,我们也不要把这一点绝对化。恩格斯说过:真理和谬误等“对立只有相对的意义,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同样,今天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面,因而它从前才能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13]认识总是要不断发展的。像一切科学一样,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通常都包含着对前人某些重要观点的突破。

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但它和人民性是一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当时生活的英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无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个意义的无产阶级,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基本是一回事。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时说:“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14]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关系会日益简明化(实际并非如此),人类的绝大多数行将进入无产阶级队伍,无产阶级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以上无论哪种情况,无产阶级阶级性都不是同人民性对立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我们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而普遍真理既不能停滞,也不能被任何人所垄断。它必然要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其他基本原理有很大发展。这种发展不单包括我们党的领袖人物的有关思想,而且包括其他人乃至外国人所概括的普遍真理。这些普遍真理,本质上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相容的。马克思主义没有国界,也不限于领袖人物的思想。只要是正确的东西,即使“老祖宗”没有讲过,我们也要照着去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说了多少马列没有讲过但却对实践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的新话啊!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15]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视野看,马克思主义整体上是真理,但不是真理的“大全”,而只是人类真理长河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他不少国家虽然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总体上也在发展和进步,他们的思想理论中也包含许多科学的成分。特别是那些实践水平较高即经济文化发达国家的思想理论,更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必须注意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这是不是把马克思主义“泛化”了?“泛化”一词带有贬义,正确的说法是“丰富和发展”。之所以要“丰富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实践在不断变化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单靠“老祖宗”原有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因为人民需要科学,而越是科学的东西越符合人民的利益,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16]由于理论所反映的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具有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体现开放性。而这一切,都是以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及其不断变化发展为基础的。

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转化为方法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了发挥这一作用,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转化为方法和价值取向。

不少同志很真诚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并不会运用。他们在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时候,常常违背马克思主义。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包含丰富的方法论思想,这主要是由实践观点而来的辩证决定论方法和实践标准,由生产观点而来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特别是生产力标准,由群众观点而来的群众路线特别是人民利益标准,由阶级观点而来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由辩证观点而来的矛盾(系统)分析方法,由历史观点而来的历史主义方法,等等。它们的总和就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研究和自觉运用这些方法。

还有一些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招牌”或“护身符”,甚至当作排斥异己的“棍子”,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实际上的个人主义、、封建专制主义。事实上,就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取向而言,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包括合理的个人利益,亦即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着伦理的导向,不能把个人利益摆到适当位置上,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我们真正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品格,身体力行,又何患马克思主义不会在我国乃至世界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呢!

3.明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和途径

如何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一个尚未解决但又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能把是否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词句、具体结论直至个别基本原理(例如阶级斗争原理),当作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标准。他们关于所有制、分配方式、具体体制以及革命形式等许多论述,都是“历史的科学”,[17]必须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且都属于途径、手段、方法之列,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硬核”即根本。坚持还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标准,是遵循还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即是否在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其中每一个人)谋利益。其中,“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其中的每一个人)谋利益”,则是核心和目的,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只要坚持了这个基本精神,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可看出,一切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的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或者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保持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如果问马克思主义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有什么区别的话,可以说,在对待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在认识上,应当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在行动上,应当更坚决、更完全、更彻底。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或具体机制是:依靠群众实践,遵循分工规律,汇聚集体智慧(包含个人创造),广汲文化营养。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根据实践的发展概括出新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在它指导下实践的进展。思想之所以被公认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被公认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们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功。我们的事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幸福,我们的基本理论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会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

[1][2][15]列宁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8.309.309.

[3]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

[4]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41-742.

[5]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6][13][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7.426.489.

[7]: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日报.2006.8.15.

[8][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0-513.258.

[9]参见党的十三大报告

[10]列宁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2-203.

[11]列宁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

[12]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2.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举报文章

上一篇: 我国政治和谐问题研究综述

下一篇: 执政党培育民心资源能力问题新探

热门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概论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

热门推荐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与条件分析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十大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研究论文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随想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逻辑论文
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
文档上传者

gaoyuan58938查看
文档数: 36

复制数:0

精品范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范文 马克思心得体会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 马克吐温的故事范文 马克思博士论文范文

近期评论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电脑版 触屏版

免责声明:本站是免费知识分享网站,所有文章均为网友上传,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工信部备案:辽ICP备18014953号-9

首页

栏目

电话

一键复制全文
免费复制
微信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1、打开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zazhizj”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

请在这里输入验证码
确认
立即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限时特价:4.99元/篇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联系客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