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方法

如题所述

教育孩子就像打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培养不同的特质,必须灵活运用。希望能够帮助家长通过更好的教育方法,培养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好孩子。01、样板计:树立学习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孩子面前,再细微的言行举止也要留意,身教胜于言传,父母要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02、鼓励计:鼓励他挑战困难孩子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放弃努力,此时,家长的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动力。父母应该及时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改正缺点,鼓励孩子在挫折中成长。03、赏善计:奖励比惩罚有效教育孩子,往往奖励比惩罚更有效。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既能避免伤害孩子,又可以督促他发扬优点。04、补强计:好习惯要多夸奖补强计是指如果一个人对他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感到满意,他便想重复去做那件事。当孩子的正面行为受到认可时,就能逐渐摆脱自卑,激发自信心。05、欣赏计:帮孩子发现优点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时,容易引发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家长们要帮孩看到自身优点,从而喜欢和欣赏自己。06、励勇计: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勇于探索、大胆无畏的人往往能取得杰出的成就。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尝试,观察新事物。07、激将计:用好胜心激发斗志当劝导、说教都不奏效时,家长不妨利用孩子的好胜心、逆反心,甚至是"嫉妒心"适当"刺激",激发他们的斗志。08、虚拟计:时常夸他"很棒"让孩子找到当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你很棒",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09、立规计:设好行为规范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家长可以提前建立一套行为规则。让孩子试着自己判断和选择,学会约束行为,培养自控力。10、防微计:及时纠正小毛病对于霸道、懒惰等看似不大的小毛病,家长务必及时纠正,防微杜渐,以免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11、容过计:主动认错时别追究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分追究,得理不饶人。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去弥补过失,改正错误,并避免下次再犯。12、训诫计:反复犯错不能姑息如果同样的错误一再出现,家长绝不能姑息。必须有效批评,让他不敢再有"不会被发现"等投机心理。13、预防计:告诉他什么不能做最好的防守也是进攻,与其出现问题后再管,不如提前就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绝对不能碰。14、处罚计:让孩子懂得承担错误做错事了可以安慰,但一定不能姑息,适度的惩罚才能让他明白"赏罚分明"这一生存法则。15、冷淡计:任性时别过分关注他任性是很多孩子,尤其是独生子的通病。此时,家长务必要狠下心"隔离"他,让他因为得不到关注,自动收敛坏脾气,避免骄纵。16、平火计:冲突时先压下火气发生矛盾后,如果家长怒气冲天,孩子的情绪也会越来越激动,甚至因为冲动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因此,家长要先压下火气,让孩子逐渐认识到冲动不能解决问题。17、点拨计:用引导代替说教絮絮叨叨的说教,是孩子最不喜欢的教育方式之一。最好从旁稍加提示引导,这种启发会让孩子充满感激。18、感化计:用真情打动孩子教育不仅是灌输、劝导、监督,还要动之以情。比如给孩子讲一个真实感人的成长故事,会给他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启发。19、倾听计:掌握孩子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耐心听他说话,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时对孩子的身心变化、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处理。20、交友计:当孩子的朋友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而且是真正平等,交心的好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分享心情、吐露心事。21、尊重计:尊重孩子的想法亲子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不够尊重孩子。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收获孩子的信任和尊敬。22、平等计:别给孩子特权要想克服"自我为中心",首先得从家里开始,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或特权,好东西要全家人分享。23、伴教计:多和孩子在一起父母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参与他的生活、娱乐等。不但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有助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点。24、疏导计:给孩子解释机会教育孩子,"疏"永远比"堵"好。营造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解释的机会,他会更愿意跟你愉快合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1-30
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