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

如题所述

方法如下:
1、确定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医学人才培养层次,从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分别构建系统、连续、分层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适合不同阶段的知识架构,努力做到共性培养下的个性化培养,强调医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知识的融合、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整合等[3]。针对能力要求,强调医学人才自主学习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创新研究等;针对素质要求,强调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提升职业素养及心理素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目的是全方位、多渠道培养,提升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
经过培养,本科生能熟练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能胜任基层临床医疗工作,具备较扎实的知识为攻读硕士学位做好准备;注重其解决临床基本问题、识别急危重症患者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厚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临床医学,熟悉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成为能够独立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较高层次人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掌握专科临床技能、独立处理专科常见病,并能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处理疑难危重患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满足大型医疗单位的需求。对于博士研究生,强调能够适应创新型大学及医院的人才需求,熟悉学科临床前沿,保持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对疑难危重病例具有较强的判断及处理能力;熟悉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发现临床科学问题、开展临床科研、申请科研项目及熟练撰写学术论文。
2、整合临床教学内容
针对部分学科知识单一、相互割裂的问题,将原有学科内容进行整合,把多学科知识融为整体,实现知识融会贯通,使医学人才对待临床问题能够科学分析、提高综合应用能力[4]。目前,笔者所在医院已在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课程中实施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开设6个~8个专科模块,分别涉及基础、内外科等,如在消化系统专科部分,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由消化内科教师授课,食管癌由胸外科教师主讲,等等。同时,邀请医院医务部教师讲解医疗法律知识等,由内科、外科及相关学科教师同时授课,解决了以单一学科为主教学中内容分割、相互独立的问题。
医院根据多年来临床教学培训经验,整合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医学及护理学等多学科,构建了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以模拟教学为主,例如,设计案例孕妇因腹痛到社区就诊,需要接诊医生进行问诊、查体及外科、妇产科急腹症的鉴别,简单处理后建议患者转诊至综合医院,转诊过程中发生车祸,需要针对外伤及孕妇生产、胎儿进行处理及急救。培训过程中4人~5人为一组,每个学员设定不同身份,1个人做组长,担任主治医师角色,安排另外2名住院医师做助手、1人担当护士角色,组长迅速判断病情,制定处理方案,安排2名“助手”就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着手,完成心电监护、外伤止血、骨折固定等操作,“护士”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采血、输血等,针对“家属”情绪激动扰乱抢救,需要组长做好沟通及安慰工作,从“模拟处置患者”过程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执行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