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农民工的就业该如何保障?

上海、天津、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等多地发文,对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做出管理和限制。“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引发社会讨论。比如上海,明确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工作业。

       上海,明确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工作业。天津、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等多地也发文,对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做出管理和限制。一时“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引发社会讨论。

     △  为什么建筑工地禁止招录60岁及以上人员?

      ☞主要是出于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工人安全的考虑。60岁已经属于老年人了,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不如青壮年工人。而建筑工地相对危险性大,体力要求较高,老年工人的工作质量和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实在是无法胜任工地工作。

       法律规定:《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规定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应该退休。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应该退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总数28560万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6.4%,这其中没有统计60岁以上的农民工规模,从实地调查来看,比例很大。超龄农民工现象的背后不只是一个安全问题,而且是民生问题。

       如今很多地区已经明确发文对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做出管理和限制。对此有观点认为,超龄农民工可以转型从事其他辅助性岗位,像保洁、保安、仓管等相对更轻松、安全的工作。问题是,保安保洁的就业岗位也是有限的,另一个问题是保安、保洁的工资水平低,难以满足农民家庭的支出压力。他们的现实处境决定了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如何更好地保障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大龄农民工工作问题。需要政府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招聘

       很多地区政府鼓励优先招聘大龄农民工,社会上不少企业还是有响应地,为农民工提供不少岗位。社会老龄化加剧,农民工只能依靠自己劳动生活,年龄大也得赚钱养家。很多企业优先录用农民工也是提供了机会。农民工踏实工作,工资要求也不高,对企业来说也是很不错的。

成立农民工协会

       在部分地区成立了农民工就业的协会,为农民工能提供帮助。一旦农民工遇到就业问题,协会还能维护农民工的相关权益,并介绍工作。

       大龄农民工群体对互联网时代本就不熟悉,要是有专门的协会帮助他们找工作,相信会为农民工解决很多问题。

       农民工群体面临的困难实际上是很多的,整个群体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都比较低,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只能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

      有难度有困难,需要政府的协调和帮助才能解决大龄农民工的返乡工作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6
1、建筑业清退令以后,农民工可以安排在其他行业
这次建筑业清退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工的人身安全,但是一味的把超龄农民工从建筑业清退以后却忽略了农民工的权益,是面临第1个要解决的问题。超龄农民工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首先需要把农民工安排在其他可以工作的行业,例如一些畜牧业农业之类的,这些行业的危险性不高,而且对体力的要求也不高。
因此相关的管理机构应该有一个专门在畜牧业或农业行业之类的招聘指标,把这些因为超龄被清退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到招聘的指标,如果农民工不愿意进入畜牧业或农业,则由农民工自己来解决自己的前途道路问题。
2、给超龄的农民工每个月发放一定的津贴
一些农民工大多都是家里的顶梁支柱,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此草率的将超龄的农民工清退,却不考虑他们以后的经济生活,是一个比较棘手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办法是可以给超龄的农民工每个月发放一定的津贴,但是这种津贴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农民工在工地的施工年龄需要超过10年或20年以上,每个月可以领几百到1000多的津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民工的正常权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龄农民工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保障缺失、退休金等问题。如何保障超龄农民工的权益,成为了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退休保障制度

当前,我国退休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退休金待遇偏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等。针对超龄农民工的情况,可以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适当提高退休金待遇、加大补贴力度等,同时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补贴政策,让超龄农民工在离开城市后也能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

二、加强法律保护

超龄农民工的权益往往容易被忽视或侵害,需要加强法律保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宣传,让超龄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同时,建立维权机制,对于侵害超龄农民工权益的企业和个人,依法给予严厉惩罚。

三、提高技能和就业能力

超龄农民工在退休后需要重新回到农村,但由于缺乏技能和就业能力,他们很难在农村找到稳定的工作。因此,应该在超龄农民工退休前,加大培训和技能提升的力度,让他们在退休后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能够在农村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

保障超龄农民工权益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让广大超龄农民工了解相关政策,同时对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让超龄农民工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除了上述建议外,还可以在法律框架和制度机制上进行改进。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超龄农民工保障基金,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筹集资金,用于给予超龄农民工更多的社会保障和退休金待遇。此外,也可以建立超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构,专门负责维护超龄农民工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

总之,保障超龄农民工权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和广大民众都应该关注超龄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城市和农村间自由流动,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和尊重。
第3个回答  2023-04-04
大龄农民工的就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够得到解决。
政府方面,可以出台相关的就业援助政策,为大龄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税收优惠。
企业方面,可以积极落实社会责任,提高对农民工的招聘比例,加强对其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晋升机会,同时提供相应的福利和保障措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社会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众对农民工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民工就业面临的问题,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总之,大龄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合作、创新思维和有效行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发展。
第4个回答  2023-06-03
首先,不要刻意区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一并统称为职工。职工的保障,建议从三个方面,一是就业管理体系,二是环境管理,三是职工健康。简而言之,一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就业管理体系,对职工的就业提醒整体管控协调及安置。二是就业环境的管控和监测体系,及时对职工的就业导向进行引导,同时对行业乃至企业欠薪等行为进行预警和处理,充分保障职工的权益。三是职工健康体系,通过社会保险和健康体系的相结合,确保为职工建立真正的信心和保障。以上浅解,主要还是靠政策的扶持和支持,同时还需依靠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完善,通过建设过程才能实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