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美 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美 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

1.  原文:阴影: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他不会消失,而是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2. 为什么中国好面子?因为在孩子的时候,我们是没有面子的,父母对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时候,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否定孩子、攻击孩子,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等长大有力量有力气,就会过度捍卫自己的面子。

3. 一切没有完成的重大愿望都会成为诅咒的力量,吃奶的饥渴感最后化为对吃的执着。

4. 为什么中国人有私德而缺乏公德,因为私德的核心是孝道,是孩子无条件地遵从福的规则,这是“非如此不可”,必须做的东西,而公德的核心是良知。“破坏公德就是过度孝顺的阴影。”

5.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6. 许多虐待孩子的家长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满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层面上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会将子女视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并在他们身上寻找父母从未给予自己的情感满足。

7. 惩戒孩子某种具体的不良行为,体罚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慑作用只是暂时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视却异常强烈。很明显,身体虐待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体伤害远远超出了其短暂的约束效果。是惩戒孩子某种具体的不良行为,体罚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慑作用只是暂时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视却异常强烈。很明显,身体虐待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体伤害远远超出了其短暂的约束效果。

8. 破裂的关系、缺失的自信、强烈的无力感、难以抗拒的恐惧以及无名的怒火

9. 完美主义的“3p”阶段:完美主义、拖延、心理瘫痪

10. 在你童年时,可能有人和你反复说过感觉麻木是最安全的;可能你因为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被惩罚过;又或者你的感受太痛苦了,为了继续生活下去,你只能将它们深藏在心里;可能你要说服自己你根本没有在意;也可能你要向父母证明他们不能伤害到你。

11. 所有感受甚至那些最强烈的恐惧、快乐或痛苦,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观念。理解你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停止自我毁灭性行为的重要一步。

12. 观念衍生出规矩,内心的感受令你必须遵守这些规矩,于是你的行为就产生了。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就要根据这个公式倒推回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感受,从而改变规矩。当你意识到行为产生于观念和感受时,你就会明白自己某些行为的原因。

13. 自我界定:将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分开,以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父母的愿望和需求作为衡量的标准。对父母的过度责任感中,向父母证明自己并非自私、也没有忘恩负义实在太重要了。

14. 你对他人的反应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认同感,只有在没人反对你、批评你、厌恶你的情况下,你才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你的感情相对于激发这些感情的事件来说往往过于激烈。你可能会把一个小小的建议看作人身攻击,把有建设性的微小批评看作个人的失败。没有了别人的肯定,连维持最起码的情绪稳定都会十分艰难。

15. 少做反应,多做回应,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16.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17. 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无论顺从或抵触),你就仍然赋予了他们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力,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控制你。

18.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承担责任的人。

2021.11.2  读书感悟

这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三本关于原生家庭的书籍,却是带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本,被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和话术深深的触动着。书中的桑迪好像另外一个我。书中太多内容能够感同身受,童年时期,为了能够让自己不要那么痛苦,于是麻木自己的感情,为了能够继续生活下去,只能将它们深藏在心里,说服自己没有那么在意,其实这是为了保护自我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体现。感悟第二深的是“所有感受甚至那些最强烈的恐惧、快乐或者痛苦,都来自我们内心的观念,理解观念与感受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行动:承认自己对自己的大部分看法都来自父母的说法——来自他们的界定。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是指用一种有节制而温和的方式坚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