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4.52亿郑州买地,少林寺有哪些盈利方式?他们的钱从哪儿来?

如题所述

现在的少林寺应该算是与时俱进的新型经营模式,商业化痕迹重。

事情缘由:4月6日上午,郑州以挂牌方式出让了郑东新区一宗商业、商务用地,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底价4.52亿元竞得。

先介绍一下少林寺的由来。佛教是一个广博的宗教科学。禅宗是佛教的心髓,博大精深,已经越来越少的人理解,现在比较多的学佛信士,是学净土宗和密宗。少林寺是佛教的一个寺院。全国有两万多个佛教寺院,少林寺,是其中之一,因为达摩祖师曾经在少林寺修行,因此世界闻名。

那么,少林寺有什么收入呢?少林寺不是盈利单位,但是少林寺确实有一定的收入。据了解,少林寺收入30%,政府收入70%。

门票

少林寺在改造成旅游景点之前进行了修缮。改造成旅游景区后,他们开始收取门票,现在最新的价格,一个成年人需要收取80元门票。据说,在少林寺最火爆的时期,少林寺仅门票一项就能收取3亿元人民币的费用,这比国内大多数旅游景点的收入都要高。

香钱

这是广为人知的,寺庙每天都会有参拜的人,这些人一般在祈祷之后都会放点钱到功德箱,少的一百两百,多的有几千。一天下来,有的寺庙能收到几万的香火钱。

一些商业演出,比如某个商场开业,需要少林寺武僧做一些表演等。

少林寺旗下有一些产业,比如少林寺素饼,斋菜馆,卖一些少林寺纪念品等。作为寺庙的代表,少林寺名下其实是有多家公司的,包括少林文化传播中心、少林武僧团、《禅露》杂志社、少林书局、 少林药局、海外文化中心等等。这些产业每年都能给少林寺创造可观的收入。

游客

早在2006年,少林寺就有160万游客,当时少林寺的收入就开始超过1亿元。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游客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收入也很少下降。

在2018年《中国经营报》报道称2017年少林寺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了350万人次,再次刷新了记录。如果按照每张门票100元计算,当年的少林寺仅门票收入就高达3.5亿元,这还没有将"香火费"归入其中。所以,少林寺4.52亿郑州买地,也就见怪不怪。

反而让大家疑虑的是少林寺为何近些年来商业痕迹这么重,记得1982年,一部电影“少林寺”爆红,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少林寺。少林寺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也跟进潮流地尝试了多种商业化手段,包括注册公司、商业演出、建立分寺、开淘宝店。

在开公司这件事上,少林寺称得上集团化运作。1998年,少林寺成立了实业公司,经营起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生意;2002年,创办名为少林书局的出版公司,出版有《少林功夫》等图书;2007年,成立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经营体育用品、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等,同时也在少林寺常住院内经营餐馆;2008年5月,一个名为“少林欢喜地”的淘宝店开业,经营佛教用品、武术用品等。

除了试图上市外,也有寺庙将版图扩张到了海外。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曾在1997年内尼泊尔建造了“中华寺”,坐落在佛祖诞生地——蓝毗尼。

相比这种特例,真正在海外开拓疆土的寺庙仅有少林寺。2001年,少林寺在德国成立德国少林寺,将其定义为“少林文化中心”,通过会员制的形式,吸引少林功夫爱好者,开设少林功夫培训道馆。

毫无疑问,商业化的运作确实能实实在在的对一些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保护,能吸引更多人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但寺庙在拓展收入来源的同时,其商业化带来的争议也颇多。就少林寺而言,“和尚开豪车”“少林寺海外买地”等传言,都曾在网络上引起风波。

孰是孰非,咱们无从得知,只希望别不断消费少林符号,将其与资本挂钩,继续保持佛教的信仰以及原则不变,以此保持初心的纯净才是一个信仰能够长期存续的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