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地理如何复习

文综地理如何复习才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请各位刚刚参加过新课改高考的学哥学姐帮帮我!!!!主要是必修一,好难啊!!!

请说的具体一点,万分感谢!!!!
必修一是自然地理部分

高三文综地理学科的复习,因内容多、时间紧而让很多学生感到茫无头绪,不知所措,从而丧失信心,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打好总体战,激励每一个学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地弥补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学以致用,采取科学的复习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知识主要来源于平时对教材的积累和理解。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不可能筑起高楼大厦。抓纲务本,系统复习,构建网络是前提。复习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做到复习有目标,有方向,不脱离教材根本,不过分追逐热点。要按照高考文综能力测试地理学科的考试说明,认真咀嚼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考点,全面熟习教材内容,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概括提炼,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或差异,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后,形成条理分明、结构清晰的知识网络。如复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概要如下:
6.1聚落的形成
各种形式聚居地,总称聚落分两类。
社会第一次分工,乡村聚落始出现。
半固定,到稳定,形态受制于环境。
农业技术的创新,有了剩余农产品,
城市起源有基础。社会第二次分工,
商品交换固定地,集市演变为城市。
河流冲积平原区,灌溉便利土壤肥,
农业发达物产丰,早期城市诞生地。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城市位置和分布,取决如下几因素:
地形气候与河流,资交政宗军旅科。
平原地区便农耕,利于联系省投资,
人口集中分布地,城市发育理想境。
我国世界大城市,多数分布平原区。
美国三大城市带,沿海大湖地低缓,
芝匹北,双圣西,波纽费华在东岸。
热带城市喜高原,山区城市傍低地(河谷)。
中低纬度沿海区,气候优越城市集。
河流供水和运输,吸引城市近江河。
河运起点或终点,支流干流汇合处,
河流入海河口处,城市区位较佳处。
早期城市选址时,利用河流作防卫。
6.3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自然资源属经济,影响城市的分布。
矿业城市的兴起,矿产开发是主因。
交通线,城市轴,交通方便利发展。
交通运输方式变,城市产生区位变:
帆船马车的时代,河流大道汇合处;
公路铁路的发展,枢纽沿线城市建。
主要交通线变化,分布发展受影响。
政权机构所在地,地区政治的中心。
城市文明扩散中,军事活动起作用。
历史上,许多城,宗教色彩较浓厚。
6.4城市化
城市化,两含义:人口集聚于城市,
乡村转变为城区。城市化,三标志:
城市人口数量增,城市人口比重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世界城市化进程,
发展分为三阶段:十八世纪中叶前,
水平很低增长缓;欧美产业革命后,
发展速度才加快;二十世纪二战后,
更是空前大发展。两类国家城市化,
进程不同差异大:发达国家起步早,
城市化的水平高,目前处于饱和期,
逆城市化出现了;再看发展中国家,
二战以后才起步,速度超过发达国,
目前处于发展期,水平较低不合理。
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城市规模无限扩,城市人口迅猛增,
活动集中又频繁,排放“三废”和噪声,
环境受污质量降,人体健康难保障,
交通拥挤住房难,失业增多社会乱。
多管齐下来解决,制订规划强管理,
城市规模要控制,开建新区卫星城,
改善交通和居住,全面治污多绿化。
虽然第一轮复习要系统全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分主次,无所取舍,满堂灌输,只讲不练。突出重点,精讲精练,固本强基是关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层次和要达到的复习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以基本的事实、原理、过程、成因、规律为重点,以地理问题的探究为重点,抓主干,去枝叶,抓关键,补细节,坚持根本,注重基础。通过问题(或案例)导入——探究学习——形成结果——自我检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图文结合方面多想、多说、多做,多下功夫。加强学法和解题技能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用其他学科知识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清了影响城市区位的基本原理后,让学生完成下面的问题: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地形、气候、河流三因素,沿箭头方向表示条
件越来越好。读图回答:
⒈图中各点对应的城市可能是 ( )
A.①——合肥市 B.③——赣州市
C.②——拉萨市 D.④——海口市
⒉如果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资源、交通、 c
政治因素,那么与南京对应的点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引导学生讨论:
⒈怎样借助数学知识判读三维立体坐标图?
⒉上面提到的各个城市在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政治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过程】
将a、b、c三个箭头看成三条坐标轴,三条坐标轴的交点处为坐标原点。设图中立方体的边长为10,分别读出①、②、③、④四点的a坐标值、b坐标值、c坐标值如下:
a坐标值 b坐标值 c坐标值
① 0 7 0
② 10 10 10
③ 3 10 10
④ 10 0 7

坐标值的大小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坐标值越大,表示该条件越好,反之,则越差。
学生甲:合肥市位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江淮平原水乡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条件都较好。
学生乙:赣州市位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赣江上游河谷地区,地形条件要差一些。
学生丙:拉萨市位于属于高寒气候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拉萨河谷,气候条件较差。
学生丁:海口市位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海南岛北端河口处,地形、气候、河流条件都较好。
学生戊: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京沪铁路线上,水陆交通便利,又是江苏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中心,但能源资源短缺。
讨论结果:第1题B选项正确,第2题C选项正确。
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复习不可能搞一刀切,而应区别对待,分类实施,专题整改,综合推进。要引导好、中、差三类学生分别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明确自己的需要或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复习内容拟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选取和调配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营养套餐”——易考易错的考点知识及其应用,通过做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认真总结得与失,总结方法和规律,把握高考方向,及时调整和完善思路,将考题训练与教材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使复习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层次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5
自然地理是有难度,学好自然地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地图,其实要看你兴趣的,我对地理尤其是地图从来都很感兴趣,所以天天拿着地图看,地图熟了,自然地理就通了,平时多做一些文综的卷子,就是那些原题的或是各地联考的卷子,单做自然地理题目,不会做看后面答案一般讲解都很详细,还是不明白就问高手或老师,记住一定要多做,有些东西即使你不明白,做的多了信息量就大了,自然地理就是信息量大,你不多做,很多东西你可能就看都没看过,怎么考?所以一天要多做,增大自己的信息量,地图册也是增加信息量的主要途径,天天做一推自然地理题,有空多研究下地图册,多做多看多问,高考就不会有问题了!

祝你好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7
  1、规范书写
  卷面的书写不必追求艺术性,但规范性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体现在:
  ①大小得体,赏心悦目
  卷面书写不同于艺术创作,字体大小应保持一致,大小得体。通过了解,高考卷面中出现字体大小不得体的情况可分为两种:一是 写的太小,就像蚂蚁一样,只占格子的1/4,改卷老师不易读懂;二是 写出格,撇捺写到旁边或下面的格子里,视觉上不美观。只有根据书写空间做到大小相宜、得体、和谐,才能赏心悦目。
  ②恰当处理涂改,保持卷面整洁
  在高考紧张的答题过程中,出现笔误在所难免,出现这种情况后考生大可不必惊慌,写错了字或打错了题只需要轻轻划上一道就可以了,避免反复修改错上加错,出现大面积的修改,不要使用涂改液和魔笔去修改错误,要最大程度的保持卷面整洁。
  ③工整书写切忌潦草,整体要美观
  面对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需要考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题量,重要的是冷静沉着地完成。潦草的字迹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造成心里紧张,影响了答题质量。但更为重要的是潦草的字迹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有可能因此降低阅卷老师给学生的平分,这样的情况在高考综合题的评分中表现尤为明显。
  ④合理布局,字距间适当。
  卷面的书写尤其要规范,主体现在章法、字距、行距上,比如一个问答题,就一定要根据空间做合理的布局,行距、字距清楚。
  ⑤数字、字母、符号书写要规范。
  考卷中数字、符号、字母会频繁出现,这些符号语言的书写要特别注意规范,错误的、不规范的书写很容易造成歧义,特别是形态上近似,容易混淆的数字、字母、符号尤其要交待清楚,否则很容易“搞错对象”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2、认真审题
  审题是答好综合题的关键和基础。地理综合题往往在实际性、时代性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呼应课改。因此,这类题中固然有部分显性条件可以较快读取到,另外部分已知条件藏得
  很深,需要仔细研读材料,并结合所给图示仔细推敲才能找到,这就要求考生理清层次和脉络,找出问题关键所在。
  先审文字材料和题干。文字中常常包含一些基本信息,如背景介绍、概念介绍、事件的简单经过和结果等,题干中则包含了所考查的具体问题,如自然地理特征中的气候成因分析、人文地理特征中的区位分析、某个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措施等。只有准确审清题目,确定所考查的是哪些方面的知识点,才能从头脑中提取出思路答题。
  再审图示材料。先搞清是考查区域图的辩识还是示意图的理解,是曲线图的判读还是结构式图的填写。以区域图为例,区域地图反映地理事件的空间分布,地理学科内的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考生对区域不能进行空间识别,就难以从区域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更谈不上解决相关问题了。如2005年天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中出现的两个地理区域,很多学生识别不出其位置、范围,导致了解答该题失分较多。
  最后,不管是文字材料,图示材料还是题干部分内容,审题时决不能截然分开,必须前后照应、反复推敲,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3、提取和解读信息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借助主要的地理事物特 定位,从题干、地图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其隐含信息。如2010年山东文综卷中第32题(地
  理环境保护)就是以区域等值线图作为命题情境,所考查的内容比较基础,如水污染、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的生态效益等,不仅在环境保护中有体现,也是必修教材中的常见内容。主要考查的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4、精准组织答案
  在审清题目、定出所考区域、理清所要考查内容的前提下,就要迅速回归课本、检索所学知识、整理答题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组织答案。如对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情况、农业基础、劳动力因素、市场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技术条件、历史基础、政策因素等多个方面做作答。对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去思考归纳。
  当然,能否顺利形成答题思路,主要取决于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这几年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与城市化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因此,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9-24
作为综合科中的地理,不可能像专业课那么多时间去学习,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买一个号的地理图册,里面有简单的地理方面的知识综合,大多都是地图,比较感观,方便记忆,
另外,找一个懂地理的朋友,有不懂的多问问他就行啦。地理自然地理部分大多靠记忆(有一定规律),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是了解一下知识要点,虽然都是主观,但是主观中发现都是说那么几点。比如交通,经济,地形...这些因素影响着人文地理。
第4个回答  2010-09-23
看地图,把地图看熟就没什么问题的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