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思想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题

魏源的政治思想

(1794一1857)字默深,出生于湖南邵阳,那时全国最为闭塞的地区之一。他早年在家乡,读书、教书,参加科举考试,走的是一般富庶家庭子弟惯走的道路。他十九岁赴北京,开始接触社会,1822年中举,后任内阁中书。他遍游中国各地,结交了一批关心国计民生的经世之士,如林则徐、龚自珍、包世臣等。1825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代编《皇朝经世文编》。这是一项庞大的学术工程,全书120卷,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纲,系统清理、总结了清代道光以前的经世学说。它加深了魏源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认识,强化了他的经世意识,对他日后编撰集大成性的世界地理巨著,不无启发意义。鸦片战争中,他参与了浙江前线的抗英斗争,对英国清况有一定了解,并据英国俘虏安突德口供,写了《英吉利小记》。鸦片战争的失败,对这位素抱经世之志的知识分子来说,刺激很大。1841年,当被贬黜的林则徐嘱他在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时,他欣然从命,并在翌年编定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以后,他不断修订、增补,1847年扩大为60卷,1852年扩大为100卷,凡88万字。

强烈的经世意识,是《海国图志》的鲜明特色。魏源在叙言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正因为如此,他在书中除了介绍、考订世界各国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习等情况外,还特设《筹海篇》二卷、《筹海总论》四卷,这是其他各种世界地理著作都没有的。鸦片战争的失败,给国人最直接的刺激是船炮不如人。魏源于此,非常留意。除了在述及各国情况时注意介绍军事情况外,从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他以整整12卷的篇幅,介绍西洋火轮船、洋炮、炸弹、炮台、水雷等原理、制法、用法。这在此前此后各种世界地理著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种不合通常编书体例的作法,正是特别强烈的经世意识的体现。

魏源本是有心在政治上施展抱负的人,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心。他在1845年才中了进士,年已五十有二,以后官位也不高,仅做过知府、知州等很难有太大作为的地方官。他在鸦片战争以前,已经痛切感到中国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许多弊端。他曾激烈攻击专制帝王是集天下之势、利、名于一身的最自私的人;上下隔阂的专制影响上情下传、下情上达,是导致国家衰弱的重要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呼吸到西方吹来的新鲜空气,他以前郁积胸中的不满,便化作对西方民主制度的称颂倾泻出来。

他在介绍英国情况时,花了不少笔墨于议会制度,指出英国国家大事,均需经巴厘满即议会议允,不是国王独裁,“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凡条例更改,职官增设,税饷、货币增减等关涉国计民生之事,都是由国王颁行议会,有议会交各具体部门执行。各官承行之事,得失勤怠,每年都由议会在年终审查,然后决定各官黜陟。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实行“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的办法。百姓对于政府,享有监督权利,各种意见可刊于逐日印行的新闻纸上,各官宪政事有失,百姓可以议论批评。

在19世纪中叶的世界上,与中国专制制度反差最大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魏源以整整五卷的篇幅介绍美国。他在尚未专述美国的《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中,劈头就是一段美国赞歌: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才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万黔首,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坚壁清野,绝其饷道,遂走强敌,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宫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洵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他还称赞美国在处理与英、法关系方面的“智”,在经济方面的“富”,对华关系上的“谊”。

武、智、公、周、富、谊,魏源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赞颂了美国,把中文里最美好的字眼,献给了大洋彼岸的年轻国家。特别是政治方面,魏源致意再三。他认为,美国仅设统领、不设国王、事简政速、令行禁止的民主制度,具有永恒的价值,可以“垂奕世而无弊”。

作为完整、系统的世界地理著作,在鸦片战争以后的四五十年中,《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是最有影响的两部。二书相较,各有千秋,诚如王韬所评,徐著以简胜,魏书以博胜。

博,是《海国图志》的一大待点。对此,我们只要耐心地梳理一下书中所征引的资料目录就清楚了。

中国人著作:嵇璜等编的《清文献通考》,《大清一统志》,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谢清高的《海录》,张奕的《东西洋考》,黄衷的《海语》,刘健的《庭闻录》,颜斯综的《南洋蠡测》,黄可垂的《吕宋纪略》,王大海的《海岛逸志》,郁永河的《裨海纪游》,张汝楫的《澳门纪略》,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七十一西域闻见录》,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叶钟进的《英吉利国夷情纪略》,余文仪的《台湾志》,萧令裕的《记英吉利》,姚莹的《英吉利地图说》、《康輶纪行》,俞正燮的《癸巳类稿》,马欢的《瀛涯胜览》,黄宗羲的《行朝录》,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徐松的《西域水道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秉的《烈皇小识》,赵翼的《檐曝杂记》,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范成大的《吴船录》,刘郁的《西使记》,邱长春的《西游记》,钱民的《景教考》,杭世骏的《景教续考》,钱大听的《潜研堂文集》,杨光先的《辟邪论》,魏源的《圣武记》、《英吉利小记》,《四库全书提要》,《元秘史》,《蒙古源流考》,《册府元龟》,《金石萃编》,《洛阳伽蓝记》,《西域图志》,《文献通考》,《广东通志》,《后汉书》,《新唐书》,《旧唐书》,《晋书》,《魏书》,《梁书》,《隋书》,《宋史》,《辽史》,《契丹国志》,《明史》,等等。

西人著作有: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南怀仁的《坤舆图说》,毕方济的《灵言蠡勺》,高一志的《空际格致》,傅泛际的《寰有诠》,蒋友仁的《地球全图》,培端的《平安通书》,袆理哲的《地球图说》,马礼逊的《外国史略》,玛吉士的《地球天文合论》、《地理备考》,裨治文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郭实腊的《贸易通志》,《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另有新加坡人著的《英国论略》。

此外,书中附有各种地图七十余幅,各种船炮器物图八十余幅,各类表如《中西历法异同表》、《各国教门表》等近十幅。

真是从古到今,从中到西,从书到图,应有尽有。

《海国图志》问世以后,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书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倡日后洋务运动之先声。书中对英、美议会、民主制度的介绍与赞颂,对日后维新思想的产生,不无启发意义。当然,其影响最主要方面,还在于世界知识。在19世纪下半叶,《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被公认为中国人所编世界地理著作中最好的两部书。一大批从事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新派人物,都受过此书的影响。左宗棠曾为《海国图志》重刊作序,对这位湖南同乡的名著推崇备至。康有为自称,他对西方的了解,对世界的认识,与《海国图志》的影响很有关系。

《海国图志》出版不久便传到了日本。1850年,《海国图志》六十卷本传入日本,被明治维新以前保守的日本当局列为禁书,不准发售。1853年,又有《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基于同样原因,仍被禁止。其理由都是书中写有西国事情,“有违禁之词”。1854年,日本由锁国变为开放,《海国图志》适逢其时,成为日本人了解世界的锁钥,大受欢迎。这年有15部《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其中7部被朝廷留用,另外8部被允许出售。从1854年到1858年间。形形色色的《海国图志》翻刻本竟达二十多种。正像在中国,《海国图志》等书,对以学西方、图自强为中心内容的洋务运动有催生作用一样,《海国图志》之东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发生,也有积极的影响。对此中日学者有一致的看法。中国学者说:魏源作《海国图志》,奖励国民对外之观念,“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不龟手之药一也”。日本学者说:“幕府末期的日本学者文化人等,经由中国输入的文献所学到的西学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并不比经过荷兰所学到的有何逊色”。

(选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28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思想成就及影响
革新图强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对侵华
魏源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提出了反侵略的主张与办法。他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一定的认识,同林则徐“民心可用”的观点相一致,提出“义民可用”的主张。他从三元里和台湾等地人民抗英斗争中得到鼓舞。在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之后,他满怀激情地以“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的诗句,热情讴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愤怒声讨投降派为侵略军解围的可耻行经,并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欵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又说“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他主张利用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抵抗外来侵略的主要力量,与投降派“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
为了有效地进行抵抗,他反对“浪战”,而主张“以守为战”。他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一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主张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设阱以待虎,设以待鱼”,以歼灭来犯者。这种相信熟悉情况的当地人民群众,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抗敌的积极性来组织反侵略武装力量,并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切合于当时敌强我弱,敌寡我众的客观实际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兴办实业
魏源同林则徐一样,是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最有眼光的人物。他既坚决反抗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要方法。他在《海国图志》中很好贯彻并发挥了林则徐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正确口号,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使之在当时社会上发生了振聋发聩的重大影响,针对当时封建顽固派把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一概目之为“奇技淫巧”的无知,他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必须认真加以学习,而不能盲目自大,自甘落后,为此,他提出一套具体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其中包含了例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凤锯、水锯、火轮舟、自来火、自转碓、千金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主张以后“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他还倡议“立译馆翻夷书”,并“于闽粤二省武试,增设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以奖励科学发明。他认为这样做,即可以“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逐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从而达到“制夷”之目的。他满怀着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智慧才能充满信心,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中国“人材非不足”,“材料非不足”,中国有着丰富的矿藏和资源,具有自己的有利条件。他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掌握西方的新式生产技术,可以逐步做到“不必仰赖于外夷”,指出只要经过努力,若干年后,必然“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中国一定能富强起来,赶上并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推崇民主
魏源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也很推崇和歆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他称誉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桃花源”。又说“墨利加北洲(指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可垂奕世而无弊”。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统治下的当时中国,敢这样赞美没有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说是很有胆识的见解。
赋税思想
在赋税问题上,魏源主张培植和保护税源,指出“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而培其本根”。他指责苛重税敛,“不善赋民者,譬则剪韭乎,日剪一畦,不罄不止”,认为重税破坏了纳税人的财产,也就破坏了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彼贪人为政也,专脧富民;富民渐罄,复脧中户;中户复然,遂致邑井成墟”,“有因何不种稻稷?秋收不给两忙税,洋银价高漕斛大,纳过官粮余秸秷。”魏源主张国家利用赋税手段保护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士无富民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至下户流亡而国非其国矣”。他所强调的富民主要是指工商业者。提出这一思想。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魏源还对生产经营成本高低的原因及其对财政税收的影响作了一定的分析,例如他认为淮盐成本之高是由于细商所支付的浮费和勒索太多。如果废除细商专卖制度允许散商凭票运销,即可大大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这样既可促进食盐销售,抵制走私,又可增加国家的盐税收入。魏源的这一观点在中国19世纪以前的经济思想中是极为罕见的。
第2个回答  2015-05-15
魏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并在《默觚》中发挥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的主张,实为近代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对清王朝长期昧于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
第3个回答  2022-10-09
1,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抵派是鸦片战争以后兴起的一派人物,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虽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属于开明人士。他们的观点是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是中华民族近代时期民族特质最重要的标志。由此可见魏源思想收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思想的影响。 2,其次魏源根据林则徐所写的《四洲志》,再加上历代以来流传下来的史书文献以及当时西方的地图资料,编写成立一部囊括世界历史、理、经济、文化、法律、宗教等信息的《海国志》。由此可见魏源思想还受到了林则徐的影响。 3,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最早提出经世致用的学者有: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魏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受西学东渐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世致用”思想。因此其思想应还受到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影响。
第4个回答  2007-01-20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