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义相对论里认为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能否通俗的解释一下?

希望能凡人都能理解!

广义相对论里光速是标准, 意思就是光速就是时间速度, 你若是越接近光速 那么从你身边流过的时间就越少, 相减就是时间现,在的速度当等于光速时, 时间值为0。

物体质量越大,引力场越强,对周围时空的扭曲越大,也就是超强的引力场导致时间进程变慢。

引力场等效于加速度,引力场越强相当于加速度越大,体现在比如物体从A达到B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因此看起来速度很快。

时间变慢,既然说到慢,那就必须得有两个对比的参考系,才能谈的上哪个快哪个慢。通常物理上所说的,是两个人本来处于同一参考系,其中一个人坐火箭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后我们就说这个人时间相对于原来的参考系时间变慢了。

扩展资料

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 描写物质间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基础有A.爱因斯坦于1915年完成,1916年正式发表。这一理论首次把引力场解释成时空的弯曲。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它直接推导出某些大质量恒星会终结为一个黑洞——时空中的某些区域发生极度的扭曲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逸出;而多大质量的恒星会塌陷为黑洞则是印裔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的功劳——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的质量上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广义相对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05

为什么广义相对论里认为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能否通俗的解释一下?

广义相对论里光速是标准, 意思就是光速就是时间速度, 你若是越接近光速 那么从你身边流过的时间就越少, 相减就是时间现,在的速度当等于光速时, 时间值为0。

广义相对论实质上是一种引力理论,在有引力场的区域,空间的性质不再服从欧几里得几何,而遵循着非欧几何。比如19世纪德国数学家黎曼所建立的黎曼几何学就是非欧几何学的一种,它描写了非平直空间的性质。爱因斯坦最终选择了黎曼的严格非欧几何作为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模型。他认为,现实的物质空间不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在空间的几何分布情况。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则引力场的强度也大,时空就弯曲得厉害。所以把绝对真空看作一个物理实体是毫无意义的。很显然,广义相对论所揭示的物质同时空的关系,比起狭义相对论来更为深刻。因为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这就从新的高度彻底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广义相对论把几何学与物理学统一起来,用空间结构的几何性质来表述引力场。它同牛顿的引力论有本质的不同,但在日常人们接触到的现象中却分辨不出两者结果的差异。爱因斯坦提供了三个可供实验验证的推论。第一是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第二,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第三,在强引力场中,时钟要走得慢些,因此从巨大质量的星体表面射到地球上的光的谱线,必定显得要向光谱的红端移动。这在1925年得到观测验证。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2

广义相对论里光速是标准, 意思就是光速就是时间速度, 你若是越接近光速 那么从你身边流过的时间就越少, 相减就是时间,现在的速度当等于光速时, 时间值为0。 广义相对论实质。

首先要明白广义相对论的概念

汽车是运动的,树木是静止的,这样说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反过来说树木是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则会有很多人说你痴人说梦。其实在物理学上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所选的参照系不同而已。这也是爱因斯坦伟大的相对论创建的基本出发点。

要解释它首先要从速度的定义说起。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做速度,即速度是距离被时间除得到的。长度收缩学说认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物体在它运动方向上的测量长度是相对缩短的,达到光速时长度相应缩短为零。

学说成立的基础是测量者和被测量物处于不同的参照系,且只发生在物体运动方向,不会影响和运动垂直方向的长度。也就是说当你驾驶一辆速度接近光速的汽车时,静止的观察者看到的车长远远小于它的实际车长,而高度方向没有变化。

这种情况反过来说,即当你驾驶飞快的汽车通过一个门洞时,从你的角度来看这段距离要比实际距离短得多。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忽略不被注意是因为物体运动速度都很慢,长度收缩现象不明显。时间和长度一样也会随着参照系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时间膨胀。

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时间会相对变慢,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微弱不易觉察,达到光速时时间会完全停止。

但是这种现象也只有观察者和时钟不在同一参照系时才能发生,为了证明这一结论,两个原子钟被调节成完全相同,一个留在地球上,一个放在高速飞行的航天飞机上,当飞机降落时会发现飞机上的原子钟要比地球上的原子钟慢,慢的时间和由爱因斯坦相对论推算出来的结果相同。也就是说航天飞机上原子钟记录的时间相对地球上静止的原子钟的时间膨胀了。

拓展资料:

广义相对论实质上是一种引力理论,在有引力场的区域,空间的性质不再服从欧几里得几何,而遵循着非欧几何。

19世纪德国数学家黎曼所建立的黎曼几何学就是非欧几何学的一种,它描写了非平直空间的性质。爱因斯坦最终选择了黎曼的严格非欧几何作为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模型。他认为,现实的物质空间不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

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在空间的几何分布情况。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则引力场的强度也大,时空就弯曲得厉害。所以把绝对真空看作一个物理实体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资料:广义相对论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首先要明白广义相对论的概念
汽车是运动的,树木是静止的,这样说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反过来说树木是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则会有很多人说你痴人说梦。其实在物理学上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所选的参照系不同而已。这也是爱因斯坦伟大的相对论创建的基本出发点。

相对论创建的第一个假设是:所有参照系都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无论在地上还是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用尺子量一个木板或用秒表量一个钟摆晃动10个周期的时间,结果都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木板或钟摆在一个以一定速度驶过测量者面前的车上,重复上面的测量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就是由所有参照系都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造成的。

相对论创建的第二个假设是:光速在所有参照系中都是恒定的。刚一听好像和第一条假设说的是同一件事,可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第二条假设的意思是无论你坐在飞驰的火车里还是静止的躺椅中,光速都保持恒定,和你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处理日常物理目标的速度时得到的都是合速度。例如你驾驶一辆时速为25千米每小时的越野吉普,一位乘客以相对你1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用弹弓射击前面的岩石,那么弹珠的实际运动速度就应该是35千米每小时。可是如果打开前车灯,按照常识光速是334,800,000千米每小时,加上车的运动速度,光的实际速度就应该是334,800,025千米每小时,可实际测量光速还是334,800,000千米每小时。为什么同样的参照系光和实际物体得到的结果不同呢?

要解释它首先要从速度的定义说起。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做速度,即速度是距离被时间除得到的。长度收缩学说认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物体在它运动方向上的测量长度是相对缩短的,达到光速时长度相应缩短为零。学说成立的基础是测量者和被测量物处于不同的参照系,且只发生在物体运动方向,不会影响和运动垂直方向的长度。也就是说当你驾驶一辆速度接近光速的汽车时,静止的观察者看到的车长远远小于它的实际车长,而高度方向没有变化。这种情况反过来说,即当你驾驶飞快的汽车通过一个门洞时,从你的角度来看这段距离要比实际距离短得多。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忽略不被注意是因为物体运动速度都很慢,长度收缩现象不明显。时间和长度一样也会随着参照系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时间膨胀。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时间会相对变慢,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微弱不易觉察,达到光速时时间会完全停止。但是这种现象也只有观察者和时钟不在同一参照系时才能发生,为了证明这一结论,两个原子钟被调节成完全相同,一个留在地球上,一个放在高速飞行的航天飞机上,当飞机降落时会发现飞机上的原子钟要比地球上的原子钟慢,慢的时间和由爱因斯坦相对论推算出来的结果相同。也就是说航天飞机上原子钟记录的时间相对地球上静止的原子钟的时间膨胀了。

理解了近光速或等光速运动时的长度和时间的变化,车头灯光速的问题就不难解释了,因为光运动和我们普通运动所涉及的距离和时间不同而已。

相对论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同时性,运动状态的不同会使人们观察到物体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同,例如屋子中有两盏灯,A站在两盏灯中间,B以一定速度踩着滑板向一盏灯运动正好到达中间。当两灯同时打开时A看到的现象是两灯同时亮,而B看到的却是面对他的那盏先亮,背对他的那盏后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1-05
从简单的讲,这就是参照物的关系!例如时间是1号车,速度是2号车!两辆车同时在高速公路上开!1号车开100公里/小时,2号车如果开10公里/小时,那么2号车中的人就会觉得1号车开的很快!但如果2号车不断加速,不断逼近1号车的速度,那么车里的人就会觉得1号车慢了!其实不然,主要因为1号车快了,所以1号车与2号车相对速度就小了!相对论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参考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