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十德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问题一:中华十德中的勤德是什么意思 勤德,指勤于修德 笃学,指专心好学。

问题二:“茶十德”指的是什么? 刘贞亮茶德
唐末 刘贞亮 在《茶十德》文中提出饮茶十德:
以茶散郁气;
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
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

问题三:中华十德的做文400字以上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 ,有诸多的道德规范;有丰富的践履道德规范的德行;有如何实现道德社会的道德教育思想;有中国文化独到的修身之道;以及道德名言、理论等等。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尚书・ 尧典》 中就有 以亲九族、协和万邦的表述。在殷墟的甲骨文字里有礼、德、孝等文字,说明商代就已经有了初步的道德规范,出现了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的提法。
到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孔子提出的仁的伦理道德体系,管子提出了以礼为中心的治国四维,墨子提出兼相爱的伦理观,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无为清净观。可以说都是一种伦理政治主张。
孟子在仁的基础上,突出了义,认为人性本善,并提出人有手足四体,亦有,仁义礼智四端的四德说;荀子则认为人性恶,因而强调礼的作用。到了汉代,董仲舒系统的提出了三纲五常伦理政治主张,并强调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天道观;经过晋魏玄学的反思,隋唐佛风的熏陶,到了主道学的宋明时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反应到伦理上,就提出了八德。可谓下学而上达,因人而及天,其连绵不绝的是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求,其一再强调的是对人本道德政治伦理主张的治国思想。以慎独,诚意,修身,五常,八德而内圣,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外王,就个体而言当立德,就社会价值而言当立功,就思想信念而言可立言。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得续存而没有断绝,谁能全盘否定它的价值呢?诚如著名史学家陈寅烙先生所言:中国古代哲学、美学都不如西方发达,先秦时期中国所擅长者乃是实践伦理学,此实践伦理学注重应用,而不孜孜于追究其形而上的问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对未来可有的贡献》中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
那么天人合一的观念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就表现在连绵不绝的为政以德伦理政治思想上;亦表现在是故君子慎其独也的追求立德,追求作圣人个体道德自律上。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远且延绵不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与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容度首先表现在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并且具有的抗震性是同其自身的文化同化力和凝聚力密不可分的。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中,历经外族侵略而不衰,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征服者征服了地,却被中国文化征服了头脑。这表现出中国文化有极强的抗震性与同化力量。从历朝历代的外族入侵皆是如此可知。
正如一位德国学者施本格勒所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惟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

问题四:有关于竹十德的成语 竹是君子的象征,有十德如下: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
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 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
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 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 竹质地犹石钉方可成器,曰性坚;
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十德归一――超凡脱俗。

问题五:4年级下册中华十德与国学礼德篇读后感怎么写 中华十德与国学读后感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既涵盖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与创造力,也包括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推进国学教育,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从而形成强大的文化支撑力,使中华民族更加挺起自己的脊梁,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发奋图强、勇往直前!
践行忠德,要忠心爱国、忠于职守、忠于家庭,以忠心爱国为核心。践行孝德,要孝亲谏亲、善悌友朋、敬老尊师,以孝亲谏亲为核心。践行仁德,要仁爱悯人、仁善助人、仁和容人,以仁爱悯人为核心。践行智德,要明辨是非、修身立德,求真求实、学不造假,学以立志、学贵有恒,以明辨是非、修身立德为核心。
践行信德,要诚实守信、相互信任、自尊自信,以诚实守信为核心。践行礼德,要遵礼制、讲礼让、知礼仪,以遵礼制为核心。
践行义德,要明辨义利、克己奉公,声张正义、舍身取义,知恩图报、注重情义,以明辨义利、克己奉公为核心。践行勤德,要勤奋敬业、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以勤奋敬业为核心。践行勇德,要自强不息、英勇顽强,勇于担当、见义勇为,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以自强不息、英勇顽强为核心。践行廉德,要知廉知耻、戒贪戒奢,闻过则喜、知错必改,谨守名节、慎微慎始,以知廉知耻、戒贪戒奢为核心。
我们作为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要践行忠、信、义三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问题六:20世纪80年代茶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表现形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茶道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

问题七:三年级下册国学书岁暮归南山的意思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

问题八:林是什么意思? 5分 ㄌㄧㄣ@
lín,名词。
郑码:FFVV,U:6797,GBK:C1D6。
五笔字型输入:ss 、ssy
笔画数:8,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3。
[编辑本段]汉字本意
林字为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编辑本段]古诗文中的林字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尔雅・释地》说: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s。”(摘自黄现[著《古书解读初探》)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
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林姓在以前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47位
在最新的百家姓中的排名第16位
[编辑本段]林字的解释
1、本义,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如:
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
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
林麓(森林与山脚);
林泉(林木与泉石);
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2、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如: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3、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如: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
林府(事物众多之处);
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4、郊外,野外。
如:林s(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5、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6、众多的样子。
如: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又如:
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
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7、姓氏。
[编辑本段]林姓
林姓始祖国神比干 忠臣出自殷商
三千一百多年前殷商的暴君纣王,在其宠妃妲己的蛊惑之下,曾经把忠心耿耿,进谏三日不去的从父比干,加以惨不忍睹的剖心之刑,这一来,纣王不但失去了一位最忠诚的大臣,而且他杀死自己长辈的罔顾人伦暴行,引起天人共弃,终于加速了殷商的覆亡。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这位被纣王剖心而死的千秋忠义之臣比干,正是后来千千万万林姓人的始祖。
关于这段渊源,许多古籍上都有肯定而详尽的记载,譬如,《路史》上说:“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则指出:“殷太丁之后,王子比干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传》曰,林楚之先,皆季氏之良也”。
另外一项《晋安世谱校正序》也指出:“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有相赵者,始居九门(今河北省)。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均在今山东省),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在今江苏省)林氏其后也。”
综合以上的三项文献,关于林氏的来龙去脉就十分清楚了。他们是上古圣君商汤子姓后裔,其直系始祖为公元前1123年被纣王所杀的少师比干,比干是商帝太丁的儿子,与纣王之父太乙为兄弟,论起辈份应该是纣王的叔父。到了他因忠谏而被......>>

问题九:急请各位翻译帝现身,帮忙翻成英文,跪谢~ 15分 香之十德:the incense ten DE
感格鬼神:feeling lattice ghosts and gods
能拂污秽:washes impurity
静中成友:static where friends
尘里偷闲:dust engaged in
多而不厌:Much and not tire of
寡而为足:King for foot
久藏不朽:Long hidden immortality
常用无碍:monly used clear

问题十:十万火急啊~~~~~~~~~~~~~~~~~~~~!!! 漫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摘 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文结合实际,围绕会计人员的十德,论述了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要求。
关键词:会计职业;职业道德;十德建设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会计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是多元利益主体的中心,肩负着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利益的艰巨任务。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追求企业财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常常失去理性,明示或暗示会计人员造假。在这种情况下,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屈从于管理者的意愿做帐,假帐就很容易发生。另外,也有部分会计人员信念动摇,责任心差,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来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坚定理想信念以立德
理想信念是立身做人之本,也是道德建设之魂。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眼光认识社会,用健康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准则规范行为。会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武装思想、解放思想,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会计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敬业爱岗,树立会计职业理想,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既要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来鞭策自己,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处理好日常的会计事务,坚持原则,不为他人所左右,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把好财务关。
二、牢记会计准则以守德
“诚信为本,操守为主,遵循准则,不做假帐”这是朱F基总理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一个真字,要求会计数据真实、可靠、可信,绝不可弄虚作假。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 *** 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被誉为我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倡导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会计精神。他认为,立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他把信用看成是会计事业的生命线,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如果一个人失去信用,就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至身败名裂,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他人,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身为会计人员应当始终如一地使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信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决不为一己之利、眼前之利而丧失道德操守,要守信如节,守身如玉,并在会计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涵,深刻领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沉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精深会计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会计人。
三、加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