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一事无成的人,要记住哪三句“良言”?

如题所述

古人云:三十而立。三十岁,确实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岁月风霜三十载,百味人生唯己知。忆往昔,年少轻狂时,俱远矣;看今日,而立之年始,继拼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是每个人,三十岁之前都能一帆风顺、事业有成。

事业就像一座大山,有的人正在山底,想着如何往上爬;有的人刚爬到半山腰,心中已开始迷茫;有的人已经登顶,却不知如何下山。

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天中的时间,30岁的你刚刚是上午九点,朝气蓬勃。

所以,做什么都不要轻言放弃,好饭不怕晚,好事不怕慢。

刘邦51岁被封汉王,55岁才建立大汉王朝。

姜子牙前半生钓鱼,80岁才被周文王拜相。

吴承恩从小家境贫寒,70岁才开始着力撰写《西游记》。

刚过三十的你,如果在事业上还想大展宏图,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在困境时,要加以变化,以求通达。那么如何变呢?

鬼谷子一生隐居深山,精通百家学问。他曾在《鬼谷子》一书中,记载了人在三十岁之后扭转局面的三句“天条”,如果你能领悟,对你以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启示。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机遇,每次机遇的出现,都是命运对你的宠溺。抓住了,你的人生将会走向下一个台阶。没抓住,你就要等待机遇的下一次轮回,可能是三年、五年、七年,甚至更久。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只要有东风,无论能力如何,你把握住了就能成功。

很多人将自己不能成功归咎于能力不行,但你想过没有,谁天生就有能力?能力是自己一步步学习、实践得来的。如果你不去尝试,如何知道你自己不行?

马云年轻时只是一个二流大学的老师,他的商业思维是哪来的?绝对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他也是通过一步步探索,一步步发展,慢慢琢磨出来的。他一开始就有领导几万人的能力吗?也没有,他成功的主要是抓住了互联网的风口,抓住了机遇。

马云说,论能力,现在很多优秀的大学生,能力比他强百倍。但为什么却在他手下打工?因为他抓住了机遇,已经成功了。

刘邦手下的将军樊哙是个屠夫,夏侯婴是赶车的,曹参是狱中小吏,周勃是吹丧的,但他们最终都成为了将军。

难道当初他们在赶车、杀猪、吹丧时研究过兵法?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成功搭上了刘邦的末班车,刘邦给了他们一个学习的平台,实战给了他们很多的经验。在一边学习、一边打仗的过程中,他们才渐渐地被乱世所认可。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

一个聪明的人,懂得如何使用权衡之术。在用人时,要衡量其能力、权力、财力等等,通过这些要素,以此判断出他是否能将此事办好。

其实,这也是鬼谷子的驭人之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不可能什么都会,什么都经力亲为,这样你只能成为一个十足的“全能废人”。

真正需要你做的,是善于用人,要懂得发现他人身上的长处,让手下的人尽其所长,你只需坐享其成即可。

一日,刘邦与韩信喝酒,刘邦喝得有些兴奋,问韩信:你说说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脱口而出:大王您能带十万士兵足矣。

刘邦接着又问:樊哙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道:五万足矣。

刘邦不解,又问道:你韩信能带多少兵?

韩信毫不犹豫的回答:多多益善。

刘邦听后不高兴了,咬牙切齿的问韩信:“你这么牛,怎么还在我手下上班?”

韩信一下子酒醒了,斟酌一番后,回道:大王不善带兵,但精于驭将,所以我才在您的手下效力。而且您驭将的能力是天生的,非常人可及。

这句话说到刘邦的心坎里去了,刘邦并非将才,但他能驾驭将才,所以他才能当大王。

如今的企业更是一样,领导并不需要什么都会,只要能管理好员工,把握住企业发展的方向。那么他就是一个好的领导。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

聪明人在处事时,从不用自己的短处,而是发挥愚笨者的长处,不用自己的弱点,而是发挥愚笨者的专长。

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是万能的人,但是,聪明人刻意借助别人的才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处理好自己本不擅长处理的问题。因此应该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哪怕是愚笨者的长处。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鬼谷子认为,人不可能精通于所有事,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即可。而你不擅长的事,交给其他人做就好。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把时间都放在弥补短处上,久而久之,你将成为一个“平均废人”,啥都能干,啥都一般。

正所谓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

换言之,如果你是企业的技术,你只负责钻研技术上的工作,领导在布局方面的事情,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是公司的领导,在技术上的细节并不需要你操心,你只需要静静的等待你想要的结果即可。

真正的智者,并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成功,而是懂得借用别人的力量,走向通达之路。

春秋战国时期,苏秦拜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师后,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使秦军15年未出函谷关。

后来,鬼谷子的另一位弟子张仪出山,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得到秦惠王赏识,拜其为丞相。

张仪奉秦惠王之命出使游说各国,他运用《鬼谷子》的权变之术和雄辩才略,使六国互相攻讦,扬己之长,揭人之短。又指存六国之利害,纵横捭阖,将六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张仪不会带兵,只凭一张利嘴。

他以“一人之辩,重以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以“横”破“纵”。

鬼谷子的三句成功之道,大家掌握了吗?

第一,要懂得抓住时机;第二要懂得知人善用;第三人尽其用。

在战国时期,鬼谷子将天下大局比作棋盘,他左手持黑,右手持白,将每一位置身其中的人,都化作棋子。而掌控棋局的鬼谷子,则扭转乾坤,推动棋局走向。

鬼谷子被后世称为“谋圣”,法家尊鬼谷子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