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事业单位大多分为编内和编外,从福利待遇和晋升空间来看,有编制肯定是要比没编制的好。
一、人事关系的不同
有编制的工作人员由当地的人事局管理,而没有编制的工作人员是由所在的事业单位或者是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二、适用的劳动关系不同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由该条例来管理,规定其权利和义务。而编外人员,则适用的法律是《劳动合同法》。编外人员都是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而编制人员包括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都不需要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三、福利待遇不同
1、工资
虽然都是由财政统一发放,编内和编外的区别在于,编内工资是按照级别发放,级别越高工资也就越多。但是编外人员每个月工资是固定的,也没有工龄工资。
2、公积金
编内人员的住房公积金是根据工资的百分比来扣除的,编外人员一般只给缴纳五险没有一金。
3、养老金
编外人员退休后相当于现在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而编内的相当于现在公务员的待遇。并且退休金每年都会上涨,其中编内上涨幅度较编外的比例高很多。
4、其他
编内人员在年底会有年终奖,会按照级别发放,还有伙食补助,一些岗位还会有车补,年底还会进行评优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能加一级工资。编外人员只有工会发放的基本福利,其他的通通都没有。
四、晋升空间不同
事业编制人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管理岗可以晋升职务,专业技术岗可以晋升职称,工勤岗可以晋升技能等级,这些都可以提高其待遇。而编外人员,想要提高待遇却很难。可以和单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其工资待遇,但每年想要提高的标准不会太高。
以上就是关于事业单位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