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

如题所述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近日,教育部、卫健委、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还有待加强。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行动计划》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健康第一、坚持提升能力和坚持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提出更加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的工作目标。

《行动计划》部署开展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强心理人才队伍、支持心理健康科研、优化社会心理服务、营造健康成长环境等八项重点工作。其中,各项重点工作均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包括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组织研制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各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县级教育部门要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

《行动计划》强调完善以上任务落实到位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二是落实经费投入,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三是培育推广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5
答案: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包括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校园环境优化和社会支持。

解释:

1. 心理教育: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心理辅导: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室,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3. 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调节能力。

4. 校园环境优化:学校应营造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5.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服务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拓展内容:

1.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 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3. 加强心理健康研究: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探索适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