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答友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七律答友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作品赏析
诗人这首诗在诗人所有诗作中最为绚丽飘逸工艺上也最为讲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话传说想象力瑰丽斑斓情景交融从神仙世界写到后四句的现实世界可谓举重若轻、自然婉转。

那么这首诗到底要写什么而且写了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作者自己的回答“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伴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而‘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现在有的解释却不是这样不符合我的思想。”引自芦荻《在毛主席身边读书》一文此文载于1978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
从毛主席自己这段话中我们明白了作者作这首诗的主旨。而且此诗的题目就是“答友人”毛主席在这儿所答的友人是他年轻时代在长沙求学时的三个湖南老朋友林业专家乐天宇、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和武汉大学校长李达。
乐天宇的家乡在湖南的九嶷山下故毛主席称他为“九嶷山人”。他在60年代初带领一个科研小组去九嶷山考察斑竹、香杉等情况。后与李达、周世钊二人均为毛主席的老朋友聚会于是决定送几件九嶷山的纪念品给毛主席其中有斑竹、斑竹管毛笔等。乐天宇还署名“九嶷山人”写了一首七言诗《九嶷山颂》“赠呈毛泽东主席案右”。毛主席收到老朋友们的礼物分外高兴欣然提笔写了这首诗相答。
所以诗人这首诗的主题是写友谊与爱情以及对故乡的无尽眷念。
此诗起首二句就为我们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处。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今天二位仙子又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了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为美丽的霞姑杨开慧而来。
接着的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犹如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诗人毛泽东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斑竹一枝千滴泪”整个化用清代洪升《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诗中二句中其一“斑竹一枝千滴泪湘江烟雨不知春。”但诗人妙化恰切在上下文的语境中有自然天成之功。
这首诗整个场景都属湖南自然所写之情景也立足于湖南。诗人的怀念之情通过最初的四行之后又来到了一个新的画面这画面不仅令诗人高兴同时也可以告慰诗人的朋友以及过逝的亲人、爱侣。新中国阵阵汹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头翻卷一曲感动天地的颂歌响彻湘江大地。诗人从忆念之情转入对欣欣向荣的祖国的感奋之情。
接着最后二行诗人再度缅怀故乡并激励故乡儿女再织锦绣再创黎明般的辉煌。其中“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扩大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似乎真的梦回到他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