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家的小故事400字,急需

如题所述

胶研究铀裂变,发现了著名的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约里奥曾说:“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核物理界一个重要工作。”1947年钱三强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一职。
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小居里夫妇给他写的评语中说:“他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最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用的各种品德。”

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W.Heitler)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授证书。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γ”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
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发现J/Ψ粒子),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年) 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曾获得过许多奖章,如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质奖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仪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数学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学期刊的编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6
几个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费曼属于比较平易近人的类型,据说报告会懒得去,但中学生要他讲话P颠P颠的就过去
了。另外,费曼注重实验数据。据说他一直为嗅觉问题感到困惑,亲自加以研究,并能
分辨出地毯上所有朋友皮鞋的味道。结论是,人鼻子的确不如狗,但是相差不象大家想
的那么大,关键是你凑的不够近!

泡利就比较傲,据说有一次某人对他说一篇论文刚发出去就发现一个错误。好心的泡利
劝他:这很正常,不可能谁都象我一样,一个错都不犯。泡利的理论能力无可置疑,哥
本哈根学派讨论问题经常是提完想法,BOHR点头,然后泡利算一遍,泡利说没问题,大
家都走了,没人管算的是什么。但是PAULI不能做实验,甚至任何实验室只要他在机器就
运转不正常(FERMI在罗马也有这么个人叫北先生)。有一次某地一套玻璃设备无原因爆掉
,后来事故原因上填着:经查,发生时,PAULI乘火车路过本城。

PAULI最后得了一点小病住院,别人去看他,PAULI就说自己活不了了,因为床位号是13
7,Fine Structure Constant。后来就死在床上了。

前面说PAULI演算要BOHR点头,这也很重要。据说BOHR看上去反应很慢,一个想法出来了
,大家都很欢欣鼓舞,觉得很美妙,就是BOHR愁眉苦脸,什么都不明白,结果所有学生
都上去,帮老师解释这个美妙而浅显的想法。说着就发现其实他们都没懂,只有BOHR是
对的。

发现问题最敏锐的是DIRAC,老兄在一次晚会上看别人太太打毛衣,花了很长时间搞清楚
了编结的针法。又独自想了一会儿,跑过去对那个MM说,他觉得还可以用另一种针法,
详细描述一遍,结果MM对他的天才并不崇拜,轻描淡写的回答说打毛衣是有上针和下针
,她奶奶早就告诉她了。
http://www.sdxxb.cn/wuli/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94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06
几个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费曼属于比较平易近人的类型,据说报告会懒得去,但中学生要他讲话P颠P颠的就过去
了。另外,费曼注重实验数据。据说他一直为嗅觉问题感到困惑,亲自加以研究,并能
分辨出地毯上所有朋友皮鞋的味道。结论是,人鼻子的确不如狗,但是相差不象大家想
的那么大,关键是你凑的不够近!

泡利就比较傲,据说有一次某人对他说一篇论文刚发出去就发现一个错误。好心的泡利
劝他:这很正常,不可能谁都象我一样,一个错都不犯。泡利的理论能力无可置疑,哥
本哈根学派讨论问题经常是提完想法,BOHR点头,然后泡利算一遍,泡利说没问题,大
家都走了,没人管算的是什么。但是PAULI不能做实验,甚至任何实验室只要他在机器就
运转不正常(FERMI在罗马也有这么个人叫北先生)。有一次某地一套玻璃设备无原因爆掉
,后来事故原因上填着:经查,发生时,PAULI乘火车路过本城。

PAULI最后得了一点小病住院,别人去看他,PAULI就说自己活不了了,因为床位号是13
7,Fine Structure Constant。后来就死在床上了。

前面说PAULI演算要BOHR点头,这也很重要。据说BOHR看上去反应很慢,一个想法出来了
,大家都很欢欣鼓舞,觉得很美妙,就是BOHR愁眉苦脸,什么都不明白,结果所有学生
都上去,帮老师解释这个美妙而浅显的想法。说着就发现其实他们都没懂,只有BOHR是
对的。

几个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费曼属于比较平易近人的类型,据说报告会懒得去,但中学生要他讲话P颠P颠的就过去
了。另外,费曼注重实验数据。据说他一直为嗅觉问题感到困惑,亲自加以研究,并能
分辨出地毯上所有朋友皮鞋的味道。结论是,人鼻子的确不如狗,但是相差不象大家想
的那么大,关键是你凑的不够近!

泡利就比较傲,据说有一次某人对他说一篇论文刚发出去就发现一个错误。好心的泡利
劝他:这很正常,不可能谁都象我一样,一个错都不犯。泡利的理论能力无可置疑,哥
本哈根学派讨论问题经常是提完想法,BOHR点头,然后泡利算一遍,泡利说没问题,大
家都走了,没人管算的是什么。但是PAULI不能做实验,甚至任何实验室只要他在机器就
运转不正常(FERMI在罗马也有这么个人叫北先生)。有一次某地一套玻璃设备无原因爆掉
,后来事故原因上填着:经查,发生时,PAULI乘火车路过本城。

PAULI最后得了一点小病住院,别人去看他,PAULI就说自己活不了了,因为床位号是13
7,Fine Structure Constant。后来就死在床上了。
发现问题最敏锐的是DIRAC,老兄在一次晚会上看别人太太打毛衣,花了很长时间搞清楚
了编结的针法。又独自想了一会儿,跑过去对那个MM说,他觉得还可以用另一种针法,
详细描述一遍,结果MM对他的天才并不崇拜,轻描淡写的回答说打毛衣是有上针和下针
,她奶奶早就告诉她了。
http://www.sdxxb.cn/wuli/ShowArticle.asp?Arti
第3个回答  2010-09-18
几个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费曼属于比较平易近人的类型,据说报告会懒得去,但中学生要他讲话P颠P颠的就过去
了。另外,费曼注重实验数据。据说他一直为嗅觉问题感到困惑,亲自加以研究,并能
分辨出地毯上所有朋友皮鞋的味道。结论是,人鼻子的确不如狗,但是相差不象大家想
的那么大,关键是你凑的不够近!

泡利就比较傲,据说有一次某人对他说一篇论文刚发出去就发现一个错误。好心的泡利
劝他:这很正常,不可能谁都象我一样,一个错都不犯。泡利的理论能力无可置疑,哥
本哈根学派讨论问题经常是提完想法,BOHR点头,然后泡利算一遍,泡利说没问题,大
家都走了,没人管算的是什么。但是PAULI不能做实验,甚至任何实验室只要他在机器就
运转不正常(FERMI在罗马也有这么个人叫北先生)。有一次某地一套玻璃设备无原因爆掉
,后来事故原因上填着:经查,发生时,PAULI乘火车路过本城。

PAULI最后得了一点小病住院,别人去看他,PAULI就说自己活不了了,因为床位号是13
7,Fine Structure Constant。后来就死在床上了
第4个回答  2010-09-07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