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蛐蛐”的生活习性?

包括食性,偏好!

蟋衅属直翅目,蟋瘘科。又名蛐蛐,是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很广,成虫和若虫都能为害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瓜类、蔬菜以及果树和林木的幼茎、叶和果实,造成严重减产。
大扁头蟋:雄虫体长15 ~20mm,雌为16 ~2mm;雄翅长9 ~ 11mm,雌者为9~12mm。身体黑褐色。雄虫头顶明显向前突出,前缘弧形并黑色,边缘后方有1橙黄或赤褐色横带。颜面深栗色至棕黑色,中央有1横黄斑,中单眼隐于其中。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侧板前长、后短,并向下倾斜,下缘前有1黄斑。前翅长达腹端;后翅细长,伸出腹端似尾形,但常脱落仅留痕迹。足黄褐色,具黑色散地。音镜近方形,有斜脉2~3条。
北京油菜葫芦:体较狭长,体长雌20.6~24.3mm,雄18.0 ~ 22.4mm,体背黑褐色有光泽,腹面黄褐色。前胸背板有两个月牙纹,中胸腹板后缘内凹。前翅淡褐色有光泽,后翅尖端纵折露出腹端很长,形如尾须。后足腿节强大,胫节具刺6个,距6枚。
成虫喜隐居于阴凉处,尤以潮湿、薄薄积草下为宜,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取食,19: 00 ~22∶00时为活动高峰。成虫善鸣好斗,有时自相残杀,有弱趋光性。北京油葫芦卵产于杂草较多的向阳处2cm土层中,单雌产卵75.4粒,若虫期63d左右,成虫寿命145.3d。大扁头蟋产卵于1.2cm土层中,每头产卵5~13粒。若虫期平均62d。因营养条件和食料不同,若虫历期略有差异,初龄幼虫啃食叶肉表皮,二、三龄后多从叶缘取食,造成缺刻。
蟋酒的发生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发生高峰在8月23 ~29日,有逐年加重趋势。4月底至5月降水量多,蟋蜂发生重。据2001—2006年佳多灯诱集成虫量与5月份降水量分析,发生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如上表)。不同作物田,蟋蜂发生密度不同。蔬菜田重于粮田,大豆、花生、玉米田发生重于棉花、甘薯田,地势低洼、水位相对较浅的地块,虫口密度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8-16
蟋蟀的生活习性

人工养殖蟋蟀的方法介绍如下:

  1、饲养设备。
  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饲养笼下沿一米外,要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保护小龄幼虫。大笼一般为10×5×2(米),可养3000-5000只蟋蟀由幼虫发育到成虫,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2、诱捕种虫。
  蟋蟀跳跃能力很强,有钻缝、筑穴、隐蔽的能力,因而采集较大数量实在不易。可利用成虫期的向光和趋食的习性诱捕。

  3、繁殖。
  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蟋蟀交配后,即产卵于地下,笼内的植物秸秆死后,不要拔出,作为地面的覆盖物,以利于卵安全越冬。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可见到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4、日常管理。
  笼中饲养蟋蟀,单纯利用笼中天然饲料远不能适应偌大的虫口密度,可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这样更利于提高饲养效果。人工饲料配方一: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配方二: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将配料同时放入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并研细,撒在木板上饲喂,每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完全吃完为宜。蟋蟀饲养温度在25℃左右为宜。当气温过于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的地表温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蟋蟀正常生活,但在喂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蟋蟀死忘,应及时排水。每日光照时间12小时,若虫发育期可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足时,应加灯光补充。

  

参考资料:http://www.00968.com/12345/s3/ioz/33.php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08-16
早出完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