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涉嫌诈骗,不知情员工有责任吗?

我朋友的公司被公安局认定为诈骗集团,公司其实挺正规,人员也在100多人,手续也齐全,现在被视为诈骗集团,老板逃走了。与销售有关联的人都在里面。我朋友的工作是提单,就是与客服定下来的客户签订合同。但我朋友不知情,现在她爸妈已经收到派出所的拘留电话,我朋友有责任吗?该怎么办

不知情不构成犯罪。

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是否牵连,要看题主朋友是否对犯罪行为明知而参与。如果是明知的,那么属于共同犯罪,按照罪犯中的地位和作用、犯罪的情节相应增减刑期。如果对于犯罪完全是不知情的,那么不构成犯罪。

    是否知情,不是题主朋友自己说了算的,侦查机关就是负责调查和收集证据的。公司都这样做也不能就因此逃避责任,关键还是看是否知情,是否参与。

    案件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是不会透露具体信息的。

4.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聘请律师及时会见题主朋友,这样有利于掌握第一手信息,前提题主朋友如实向律师陈述,有利于第一时间作出是否有罪的判断。

扩展资料:

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监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最新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刑法第2l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参考资料:诈骗罪-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公司涉嫌刑事诈骗,如果员工确实不知情,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没有单位犯罪这一说的,即使是公司集体决定实施的诈骗行为,刑法也只能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如果该员工系管理人员的话,且与该诈骗行为有关联的话,涉嫌诈骗罪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该员工只是一般小职员,未参与管理预谋诈骗行为,仅仅执行上级命令,该员工是不构成诈骗罪的,不久就会无罪释放。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犯此罪的刑事处罚规定如下: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诈骗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26

公司内部员工违法如果是职务行为,民事责任由单位负责;刑事责任本人负责。如果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单位承担民事责任后可向员工追偿。还要看该员工在公司的地位了,如果他是某主管或直接负责人等,而他的行为可能是公司意志的体现,那可能构成单位犯罪,那单位肯定也要被判处罚金的,不过听你所说的,应该不算,单位应该不用负刑事负责,但是如果因为员工履行公务时侵权,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那么单位要承担特殊的侵权责任,但这属于民事责任,单位替代责任,说白了就是单位替员工赔偿。《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孙旭权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张烜墚

资深刑事律师

张丽珍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林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绍熙

合同纠纷专业律师

杨鹏淋

资深劳动纠纷律师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立即咨询
第3个回答  2019-02-20

公司涉嫌刑事诈骗,如果员工确实不知情,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1、是否牵连,要看题主朋友是否对犯罪行为明知而参与。如果是明知的,那么属于共同犯罪,按照罪犯中的地位和作用、犯罪的情节相应增减刑期。如果对于犯罪完全是不知情的,那么不构成犯罪。

2、是否知情,不是题主朋友自己说了算的,侦查机关就是负责调查和收集证据的。公司都这样做也不能就因此逃避责任,关键还是看是否知情,是否参与。

3、案件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是不会透露具体信息的。

4、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聘请律师及时会见题主朋友,这样有利于掌握第一手信息,前提题主朋友如实向律师陈述,有利于第一时间作出是否有罪的判断。

拓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犯此罪的刑事处罚规定如下: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诈骗罪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这种事先冷静下来,全力配合******机关的侦破工作,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你冷静思考:

1、跑是没有用的。你的老板“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与其心虚或者害怕被处罚,还不如“若知情主动报告”,要知道,强大的******侦察能力,一般老百姓跑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反而会增加对你的怀疑。

2、坚持自己观点。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既要全面如实回答,也不要胡乱猜想乱说,坚信“人正不怕影子歪”,自己没做过的坚决不要因为害怕而承认啊,站在自己角度配合******就行了。

3、花钱可请律师。对这件事,说大就大,说小也小,一怕******刑讯逼供,二怕自己乱了方寸乱讲,三怕其他有目的的人害自己,所以最好还是让父母请一名信得过的律师吧。

4、可委托好朋友。自己毕竟进去了,哪怕是一周时间,如果没有比较好的朋友去“打招呼”,可能在里面也是很难受的,中国就这个环境,没办法,先别让自己在情感和肉体上别吃亏吧。

5、申请国家赔偿。如果遇到真正的不公正待遇(如超期扣押拘留、刑讯逼供等),出来后一定要申请国家赔偿。

     本案如果真如案中所说,你朋友责任是比较小的,最多是不知情而犯的过失责任,这个责任就得看总金额来分担责任了,可能拘留是难免的,说不定还会有一定罚款。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