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和黛玉的身世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也可以说他们的身世极为相似。
黛玉母亲早亡,六岁入贾府,年纪轻轻便寄人篱下,虽有贾母宠爱,终究还是提前品尝人世辛酸。
宝钗的父亲早亡,虽有母亲哥哥以及巨万家产,可母慈,兄长不成器,可以说,是家世使得宝钗过早成熟,她的处事圆滑,装愚守拙,随分从时。安分守己,是家世所迫。
黛玉宝钗性格的形成可以说有一部分是家世的影响。
钗黛的身世,性格,都使他们有了太多的交集。
钗黛同为大观园的才女,如果那时允许女子参加科考,以他们的才华是一定会蟾宫折桂,高中状元。他们的诗词风格又是各有不同的。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黛玉的诗总是风流别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多愁善感,总会有落花流水般的伤感。她伤感落花只有几个月的花期便会凋谢,更伤感自己 在如花般的年纪就要寄人篱下。她叹身世如风吹落花,题素怨问谁解秋心。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缠绵悲戚,可她究竟是在叹春光易逝,还是在叹自己和宝玉朦胧的爱情呢?凹晶馆内,两个才华横溢的少女吟着“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其间隐藏着多少落寞与人去楼空的无奈?黛玉的诗飘逸却又充满忧伤,她如芙蓉,风露清愁。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宝钗的诗较之黛玉虽各有春秋,但就这首咏白海棠来说,还是宝钗的诗,更为含蓄浑厚。宝钗与湘云芦雪庵联诗时同作的“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让人初读便有乾坤大气之感。填柳絮词,宝钗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赢得众人喝彩。我想,这便是他成为宝二奶奶的宣言吧!
钗黛最大的交集,便是宝玉。
宝黛五年的青梅竹马使他们产生朦胧的爱情,在贾府这个“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大家庭中,宝玉是黛玉唯一的知己,黛玉也是多少水做的女儿中,宝玉心中的唯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是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宣言,他们的爱情,也许是这偌大贾府中最洁净的所在。可无奈,黛玉终因她的叛逆与弱不经风,在贾母眼中恐不是永享福寿之人,被凤姐用一招偷梁换柱硬生生拆开,黛玉的性格焉能承受宝玉娶的人不是他。在宝钗出闺的那个夜晚,黛玉魂归离恨天,结束了他流尽眼泪的一生。还记得若干年前,在警幻案下一株柔弱的绛珠仙草要以毕生眼泪偿还日日施之以甘露的神瑛侍者。现在她的眼泪已为宝玉流干流尽……宝玉最后因黛玉已去,终于看穿一切出家,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而去,实现了他对黛玉的诺言“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东风舞鹧鸪”……
也许宝钗与宝玉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家族利益。元春薨逝,“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府也几近败落。于是这两个走向没落的大家族选择联亲。可以说宝钗宝玉的婚姻是一种必然,更何况宝钗是最符合贾府当权者好媳妇标准的人选,宝钗也是想要当宝二奶奶的。或许我们忽略了,宝钗一家进京的目的是为了让她充一个才人赞善的职位,这种想法已经不可能了,于是退而求其次,将宝二奶奶的宝座视为目标。宝黛的爱情只能作为这个大家族政治的牺牲品。婚后的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即使这时的他已不似以前那般通灵机敏,可是“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宝钗更是年纪轻轻便要独守闺房,也许有一天,韶华变老,春光不在,宝钗也会像李纨一样,成为一团槁木死灰。
钗黛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一个独守空闺,一个香消玉殒。可我不得不说,黛玉更加幸运,因为不管她是否还在人世,她都拥有宝玉最完整的爱。
抱歉,共137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