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阴历和阳历????

如题所述

方法如下:
阳历全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阴历全称太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定的历法,阿拉伯史书所用的赫吉拉历即所谓的回历,其实也是阴历。我国现在所称的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既照顾到了月亮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到了寒暑节气。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阴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9

阳历是以太阳算的,阴历是月亮算的。

阴历就是我们俗说的国历,农历。是咱中国几百年的流传。而阳历是国外来的,俗称公历。

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来设计的历法,这种历法起源于西方。公转的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897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少了一天。

古代人对于太阳的观察能力比较弱,对于月亮的观察能力比较强。所以,更多的地方使用的是阴历,也就是通过月亮的月相周期来计算的历法。一般来讲分成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周期为29.5306天。一般阴历中设定没有月亮的夜晚就是三十和初一,满月就是十五。

阳历=24节气×15天=一年360天

阴历=月亮阴晴圆缺29天×12个月=一年348天

扩展资料

阳历(公历):

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阴历(农历):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公历2018.02.16~2019.02.04),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阳历:又叫公历;

一般念做:2018年11月2号;

以太阳视运动为依据设置的历法,叫“太阳历”,简称“阳历”,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就是这种,由于它来源于西方,是辛亥革命时期才传到我国的,所以也称为新历;

阴历:又叫农历;

一般念做:农历戊戌年(狗年) 九月廿五 壬戌月 戊戌日

以月亮的视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这是东亚国家沿传的;

阳历一般用来计算工作日作息,阴历一把用来计算农业作息;

扩展资料: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

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

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阳历

百度百科-阴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阳历是太阳历,也称公历,是根据太阳和地球的关系算的
一般我们日常说的几月几号是公历, 现在国际通用的.

阴历是月亮历,也称农历,是根据月球和地球的关系算的
我们过端午,中秋,冬至,春节等都是用阴历的,还有二十四节气也是用阴历来计算的,阴历是我们古代延用下来的历法.阴历一般说是几月初几,或几月几,一般不说几号的号的.

书写方式 农历(阴历)二零一二年闰四月廿八 阳历(公历]2012年6月17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12

区分的方法很简单,日历上一般都是同时写出阳历和阴历的。写数字的就是阳历,比如9月12日。写汉字的就是阴历,比如七月初三。

阳历就是国际上通行的历法,也叫公历。而阴历是中国等一些国家由农业耕作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历法,也叫农历。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

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阴历  百度百科—阳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