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在哪里?

如题所述

1 教育理念不同
2 中美高校科研模式不同
3 学生管理体制不同
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
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
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
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 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
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
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美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美国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国内的家长都是采用的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孩子都是在被迫式的学习,这样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会让孩子成为学习机器。
由于教育体制不同,中国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高校大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不如美国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好的学习方法。
  另外,感触颇深的是明尼苏达大学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非常强调每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
开学伊始,学校就对新生发放大量的欢迎册、宣传品和小礼品,突出学校的特色来赢取学生的认同。各种印着明大标志的资料、文具、服装等随处可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