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和诗词区别

作业,马上要用快啊急==!

古代的诗配乐,是可以用来唱的。所以叫诗歌。诗与词的最大区别是格律不同,诗讲究对仗工整,字数统一。或七言或五律。而词则有固定的格式,唐后兴起。它依据词牌名不同而区分。
元曲是元朝的戏曲。因为当时是的朝廷蒙古族,因此限制汗文化,所以文人只能改变旧的格律,形成新的问题。因此叫元曲,实则无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1
词的衰颓 词本起於民间,流传於歌女伶工之口,既便於书写情怀,又宜於歌唱,原是一种通俗文学。五代、两宋、文人学士作者日多,体裁日益严格,对於音律修辞,亦日益请求;这样一来,原起於民间、流传於歌人口中的词,变为文人的专业,通俗的歌词,变为雅正典丽的美文,不仅民众看不懂,唱不来,连那些非精於词学的作者,也很难染指了。这种情形到了南宋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诸人的作品,算是达到了顶点。我们只要读一读沈义父的乐府指迷和张炎的词源,便知道填词已成了一种专门学问,和民间完全绝缘,於是词的生命也由些而衰落了。汪森在词综序中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於醇雅。於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於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於后。譬之於乐,舞Ω至於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这样看来,宋末的词,无论字面如何雅正,音律如何协调,运用典故如何巧妙,刻画事物如何细微,但词的原来的生命丧失了,同民众隔离了,活泼的生机是愈来愈少了。处在这个词的僵化与形式化的局面下,都市中的歌女伶工,并不因此就闭住了口。他们仍旧要卖唱谋生,要歌唱以寄抒情意,於是他们在旧的歌曲中求变化,在新起於民间的小调中求资料,在这种去旧翻新的工作中,曲子便慢慢地产生。接着乐师来正谱,文人来修辞。后来作者渐多,曲调日富,渐渐地形成一种与词不同的体裁,而成为一种继词而起的便於歌唱的新兴文学了。
  二、外乐的影响上面所说的,是文学上新陈代谢的内在的原因,这里所说的,是外在的环境的刺激与�应。词曲的产生,与音乐发生密切的关系。当音乐界发生大变动的时候,那时播於管弦出於歌喉的歌词,必然要使它�应外来的环境而发生重大的变化。北宋末年,金人进入中原,接着又是蒙古民族的南下。在这一过程中,外族的音乐得到大量输入的机会。所谓“胡乐金番曲”,腔调歌辞,固然不同,所用的乐器也是两样。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云:“先君尝言:宣和间,客京师时,街苍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这里说的是北宋末年的事,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外乐在中原流行的状态了。因为“其言至俚”,所以开始是流行於街巷市井,后来是入於士大夫之口了。这种地方,正可看出因了外乐的影响,歌词渐渐地趋於转变的倾向。到了元代,大批的新乐器与新歌曲的输入,在当日的音乐界,自然会发生更大的变动。王骥德曲律卷四云:“元时北虏达达所用乐器,如筝、{�秦}、琵琶、胡琴、浑不似之类,其所弹之曲,亦与汉人不同。”据辍�录卷二十八所载,他们的曲有:
  大曲:哈八儿图、口温、起土苦里、蒙古摇落四、阿耶儿虎......
  小曲:哈儿火失哈赤(黑雀儿叫)、曲律买、洞洞伯、牝畴兀儿、把担葛失......
  回回曲:伉里、马黑某当当、清泉当当。
  曲上面这些名字看来,知道都是炖粹的外曲,旧词是不能合奏的,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歌词的旧调又是不能合演的了,因而自然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於是一面接受外族音乐的影响,一面从旧有词里变化翻造,而形成一种�应环境的新文学,这种新文学便是曲子。王世贞曲藻序中云:“曲者词之变。
  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所谓宋词元曲,殆不虚也。”又徐渭南词叙录云:“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弦管,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他们在这里用外乐的影响来说明曲的兴起的原因,大体上是正确的。
  
第2个回答  2013-09-21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散曲或称为"清曲"、"乐府"。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曲。所谓小令主要是指单只曲子,但也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在这两者之中,前者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只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后者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至于"套曲"之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合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
散曲与戏曲虽然不同,但却有密切关系。明代评论家王世贞认为元曲是由早先的"词"变化而来的。自从金朝与元朝入主中国以来,所使用的胡乐嘈杂,凄紧缓急变化迅速,以往的词难以合拍,于是就创作了"新声"。可见,散曲是随着北人入主中原而来,并流行于市井巷陌,以后被文人吸收,成为一种专业创作。
散曲之题材多样,从大量的作品中可以体悟到深远的道家与道教的思想意义。首先,在田园山水题材作品中,"道法自然"的精神可谓充盈于其间。散曲作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幽远情趣,让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其次,在咏物题材中,作者运用诸多意象,以点缀仙境,抒发慕道情怀。复次,在咏史题材中,作者通过纵向的追溯,歌咏隐修道人宁静的生活,反映了烟波钓叟的审美情感。在艺术表达手法上,与道门情趣有关的散曲以烘托空寥、淡泊之意境见长,其风格自然质朴,耐人寻味。  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近体诗和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