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教材里的比重越来越大,怎样给孩子选好古诗类的书?

如题所述

新学期开始,最新版的小学生“部编版”教材就要摆在全国小学生的书桌上了。部编版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古诗文的比重大大增加,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这也预示着,语文学习,要回归本源,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而抛弃了那些满含虚假味道的名人故事,和空洞的现代美文。

相信大部分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都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也意识要更加重视孩子对古诗文的学习。

从去年开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男女老少,上到庙堂,下至阡陌,一时之间,人们就像一下子觉醒起来,发现了一直在我们身边却又被忽视的一座宝藏一样。读古诗,体会古诗的境界之美,探寻古诗的人生智慧,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不久前,《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新书举行了发布会,这也意味着,这个节目还会一直办下去。这股学古诗,读古诗的热火还要烧下去。

从校园到社会,从课本到普通读物,古诗词的影响将无处不在。

可是,就在几天前的图书博览会上,我看到一位家长,给孩子选了满满一兜子古诗文,什么《小学生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名篇鉴赏》《古文观止全集》,一本比一本厚,我随便翻开几本,比较了一下,形式上几乎没有差别,无非是原文,注释,逐句翻译,全诗解析。有一些延伸阅读,就算是挺特别的了。

我在想,如果一个家长,面对如此之多的古诗课外读物,拿起一本,差不多,再拿起一本,还是差不多。那么她该怎么选,怎么做决定?

最后,可能就索性选一本顺眼的一买了之。

我手里有一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唐诗三百首》(儿童注意版)。我手里的这本是2000年第17次印刷的。三年的时间里,这本书就重印了17次,而此书一共重印了43次。可想而知,这本书当年该有多火了。

就是上图这本,恐怕现在再也见不到配有如此精美插图的唐诗读本了。插图作者范振涯先生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曾给各类儿童图书画过2万多幅插图,书中绘画意境高远,与诗意浑然一体,中国画的笔法给这样一本普通的小学生课外读物增光无限。

反观现在的各类诗词读本里的插图,要么是画笔简单,要么是电脑软件图画,人物单薄、呆板,画面意境全无,与诗词本身的文字之美毫不搭边。一首优美的唐诗,如果不能配以符合其同美的配图,就像一个美女被套上一个麻袋。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这只是从插图的角度来比较了一下。而从内容上,很多家长仍存在一个误区――追求全面,要有注释,有翻译,有解释,有作者介绍,有背景分析,有相关故事。

而家长一看到什么都有,内容这么全的书,就会想当然以为是好书,买上超值。

信息量过大,未必是好事,尤其是给孩子看的书,要考虑到孩子的理解与吸收能力,更要多从舒适阅读的角度去为孩子考虑。否则,家长受蒙蔽,孩子也吃苦。书未读好,却又伤了孩子的兴趣。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诗词读物时,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考量:

一、图画是否精美。

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点?因为当我们还没有翻开书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书的封面,翻开后第一眼看到的也会是图,如果这个“第一印象”都不好,还有必要看内容如何吗?我觉得就没有必要了。忽视插图的古诗词,内容的制作上也不会用心到哪里去。

二、逐句翻译未必一定要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读不懂古诗,就非要买有一句一句翻译的。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有句话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吗。意思就是,读唐诗更重要的是意会,不是言传。

中国古诗多追求情与景的结合,思想表达含蓄委婉。就算孩子一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对那种诗人表现的情感,或是思想,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但却又说不清楚。其实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开始。当孩子慢慢从一些简单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体会到时间,离别,孤独,等等思想与感情的表达时,他自然会自己找到领会古诗的方法的。

好的教育不是教,是导。

三,必背两个字别迷信

新版教材出来后,必然有大批打着“配合最新版部编教材使用”的小学生必背古诗XX首。

我就不明白了,教材里都编了进去,你在这还配合着什么劲呢?难道在学样里学一遍不行,非得买一本与内容一样的再学一遍才行。

这个道理讲不通。

所以,我的建议是,选择可以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的古诗选。

比如上面1997年浙江少儿出版社的这本《唐诗三百首》的第一篇:

《送兄》

作者:七岁女

别路去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你读过吗?你读过吗?你读过吗?

一本写给孩子的注音版唐诗的第一首,居然选择了一个姓名不详的七岁女孩写的诗。

这样的选编标准,才是我想要的。

四、选一首,仔细读读赏析或解说

对一首古诗的赏析或是解说,可以准确反映出编写者的水准。解说不拘泥于诗句的直译,用散文化的笔调,追求洗练的诗句背后的思想情感。既能启发孩子的思考,又帮助孩子理解。

仍以《送兄》的解释来给家长作为参考:

这首诗表达了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冰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方。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然自然,诚挚。

这个参考标准真的一点也不高,不如此的,可以pass了。

最后,推荐我微店里的一本《朵拉的古诗奇幻之旅》。

书里讲述了一个叫朵拉的中国小女孩由不喜欢古诗到爱上古诗的故事。

朵拉不爱学习、喜欢幻想和魔法。有一天,她在语文课堂上睡着了,梦中她来到了希腊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会发光的书,还遇见了月亮女神辛西娅。从此开始了她走迷宫,用古诗破解难题,一路打怪升级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背诵了古诗,理解了古诗,还了解到很多历史名胜和神话故事,如中国的黄鹤楼、鹳雀楼、云梦泽;外国的乞力马扎罗山,等等。著名人物有神笔马良,古代战争中的士兵,月亮女神,哈利波特,这些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穿越到新的场景中,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新奇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既可以感受到旧故事的痕迹,又可以体验新故事的神奇,从而化解单纯背诵故事枯燥的一面。

在一个个故事中,作者不仅介绍了古诗,还穿插进了物理、历史、环保等方面的知识,让传统文化充分和现代知识相融合。在《爱琴海上的和平鸽》一节中,作者提到了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借士兵之口写出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书的孩子。

在不断获取知识的同时,朵拉由一个不爱学习、爱哭闹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喜欢古诗,热爱学习,充满耐心和爱心的善良的小姑娘。

有了这本书,妈妈再也不担心孩子学习古诗无聊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推荐一本古诗书名字叫做《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这套书作者是一米阳光童书馆,精选适合3-8岁儿童诵读的古诗100首(带注音)。

每首古诗配有一幅手绘插画和一个根据诗歌内容设计的专注力互动游戏。

一米阳光童书馆是国内知名童书出版机构,创始人为三位年轻的妈妈。成立5年来,成绩斐然。童书馆出版的“神秘日志系列”被认为国内高端童书的代表作,五年累计过50万册。

更厉害的是,在2017年,该馆推出的《写给儿童的莎士比亚》被国内顶级童书评选机构三叶草评为“年度十大优秀出版物”。

古诗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交流,字里行间里的朦胧和意象给了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在吟诵古诗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不知道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延伸。而《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就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一、古诗怎么用起来?

一米阳光童书馆编写的《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收录了100首经典古诗。

重点是我发现这100首古诗的场景都非常的鲜明,因为这套书面对的小读者是3-8岁的孩子,所以书中涉及的场景都非常好理解。

为什么要结合场景呢?“场”是时间和空间,孩子可以在“场”里停留和思考,“景”是情境和互动。在场景里,有情景和互动会触发孩子的情绪,而情绪记忆比事实记忆会留存更久。

比如季节性的古诗,春天如《咏柳》、《春夜喜雨》、《惠崇春江晚景》、《清明》、《春晓》、《春日》、《钱塘湖春行》、《城东早春》;

夏天如《夏日绝句》、《小池》;秋天如《秋夕》、《秋词》、《山居秋暝》;冬天如《塞下曲》、《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江雪》等等。

描述春天的古诗最多,也许这个季节更让人想要直抒胸臆吧。我非常有感触的是在《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里读到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感特别有春天的气息。

三月初我回了趟安庆老家,家住长江边,野味特别多。婆婆很能干,年轻时就喜欢打鱼抓虾,挖藕拔菜,看我们回来了,说要搞点野味给我们尝尝鲜。

我们一起到了江边,婆婆轻车熟路地带着我们九绕十八弯地找到一小块野蒌蒿地,蒌蒿长的快有小腿一般高了。

婆婆骄傲的跟我们说:“这地方别人不知道,要知道早就挖没了。外面卖这样的野蒌蒿都20多块钱一斤,今天我们搞点便宜食吃吃。”

我单是看着满地的野蒌蒿就心花怒放了,婆婆这么一说我更是觉得找到了宝贝。

婆婆用小镰刀开始割起来了,Mike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拔蒌蒿,力气太小了,用力一拔一屁股坐在地上,小眉头疼的一皱一皱,小嘴撅成一个圆,在那直抽气“呼”,逗得我们乐了很久。

“Mike,这是蒌蒿,你摸摸看它的茎,看看他的叶子。找找哪里还有蒌蒿呢?”我带着Mike找蒌蒿,让他去辨别蒌蒿。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念了几遍,因为他还没有满两岁,但是可以咿咿呀呀学话了,重复了几遍后,他也学着我说“蒌蒿满地”。

“芦芽是什么呢?”芦芽其实是芦苇的幼芽,因为江边当时没看到芦苇,我只是提出了问题,没有细说下去,希望在将来的某个时机,引发他的好奇心,自己去寻找答案。

3岁的孩子以上也是一样,可以理解一句就说一句,古诗我们不用一次期待孩子记住一首,古诗不是用来教的,是用来好好体会的。

很喜欢《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的一句话“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够让我们谈论。”古诗也是一样,所有的欣赏和感受都是为了激发孩子更多的思考。

当我们把欣赏古诗当作是一种体验,和生活中的场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会引发孩子的无限好奇想要了解关于古诗的更多秘密,这就不是强记了,而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

正如蒌蒿带给Mike回忆不止是春天的时令菜和它鲜美的口感,更是一种亲情的链接。

也许在他长大后回忆起春天时,脑海中就有和奶奶一起拔蒌蒿的画面,满满的温暖。而这种感受也会随着他对全诗的逐渐理解印象更加深刻,去探索意境,去借物拟人,去研究苏轼背景,去体会到一首古诗带来的无限可能。

像这样经典的古诗在《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还有很多,画面清新淡雅,建议和孩子一起感受古诗的时候多结合场景去体会。

比如提到早晨、下午、晚上的时间类古诗,提到端午、重阳、清明的节日类古诗,提到蜜蜂、柳树、草的名词类古诗,当我们去踏青时,挑上一本古诗,和孩子随时感受古诗的意境和唯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毕竟,审美不是一件毫无门槛的事情,需要有“审美经验”作为支撑。

二、如何更好的体会古诗的意思?

《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直接给我们非常好用的方式:游戏。

用游戏去激发孩子的天性是最美好的事情了,我们还是说这首诗《惠崇春江晚景》,书中给的方式是找出反义词。

用对比的方式来提高认知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比如我们想教孩子“大”的概念,把“小”的概念放在一起去对比,既具体又形象。

《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把涉及到对比概念的词汇打乱,让孩子自己来找到相对应的词,如图。

像这样的游戏书中涉及的很多,也相当的专业,因为是针对孩子做游戏的心理需求来设置,比如拼图、迷宫、找相同或不同、找规律、数字推理、排序等,锻炼孩子的辨别力和逻辑力,这些都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基础方式。

比如《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中有一首李白的《夜宿山寺》相关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连线画出寺庙的样子,线是由有顺序的点组成。

孩子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到顺序的概念,这就是古诗内容的延伸。

诺贝尔物理获奖者理查德·费曼小时候的教育就有这样的范例。他爸爸晚饭后会和他玩一个游戏:把瓷砖一个接一个立起来,摆成很长的一条。接着爸爸允许他推倒最后一块瓷砖,整条瓷砖长龙倒下去。

再后来,爸爸要求他按顺序放一块白的,然后两块蓝的,接着再放一块白的和两块蓝的,就这样把所有的瓷砖摆好。

这个游戏暗含的教学智慧是先让他喜欢上一个游戏,然后慢慢往里面加教育的内容!《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的设计理念也是这样,先让孩子喜欢上古诗,然后再古诗里涉及相应的游戏,培养孩子思维的基本能力。

语言的意象美加上思维能力的启蒙的完美结合,是这套书有别于其他干巴巴的古诗书的最大区别。

让古诗成为孩子去哪儿都想要带的陪伴,比给孩子去哪都带IPAD强多了。

‍‍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提到古诗词,家长朋友们最熟悉的就是唐诗。很多小朋友会背的第一首诗是唐诗。小学课本里的诗词几乎也都是唐诗。所以很多家长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籍。不过,在古诗词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学好诗词不应仅仅限于唐诗。那么,该怎样给孩子选古诗词类书籍呢?

首先,建议从古诗词源头入手学习。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底子当年从《诗经》开始学习,现在孩子学习古诗词,同样可以从《诗经》入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学习诗经以后,接着学习楚辞、汉诗、唐诗、宋词等。为什么建议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学习古诗词呢?

我身边有的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背出来二百多首古诗。但是这些诗歌在孩子头脑中是杂乱的。按照历史顺序学习古诗词的好处是孩子在头脑中会有清晰的脉络,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古诗歌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选择带注音的版本方便学习,比如邵南文化的注音版的诗经,字大,适合孩子阅读。

其实,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诗词,可以选择诗词鉴赏类书籍与孩子一块阅读。

对于中小学生,推荐商务印书馆的《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新课标教材版)》,这本书里共收录了450多首诗词。每一首诗词,包括原文,注释,鉴赏几部分。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工具书,也可以有空的时候翻阅,对于提高古诗词素养都很有帮助。

最后,提醒下家长朋友们,古诗词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每日朗读。日积月累,一首诗每天朗读几遍,一两年下来,孩子就会有大量的积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