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认识

如题所述

本研究通过研究区的野外调查、收集资料及室内分析测试等工作,运用已有的实验数据及文献中数据,得出了以下主要认识:

(1)生物有效性氟主要指对生物体(包括人)的生物效应,其中又分为生物正效应和生物负效应,本文主要将氟的生物负效应作为生物有效性中的主要研究范畴。氟的生物负效应主要是由简单氟阴离子通过对机体长期过量地摄入氟的临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氟病病理主要表现在氟对硬组织的毒害作用,具体反应过程体现在氟与羟基磷灰石交换反应的进行,表现的主要症状为氟骨症和氟斑牙。

(2)根据野外采集的水样和植物(粮食)样品氟含量数据进行研究区人体中氟主要来源分析,由于研究区高氟地下水样占总调查水样品中的47.8%,表明区内地下水尤其是浅层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较高,其整个地区地下水样品中氟含量算术平均值达1.08mg/L,按人均每日饮用水2.5 L计算,研究区内人均摄入饮用水氟2.7mg/d,其中被机体吸收氟量为2.43mg/d。同时植物(粮食)样品的测定结果也表明,粮食样品的果实中氟含量均低于其不同组织中氟含量,并根据测量的粮食样品及常见肉类水果氟含量数据,按我国居民人均每日标准热量摄入值计算得出区内人均摄取食物氟为2.01mg/d,其中被机体吸收的氟为0.2mg/d。综上分析得出,研究区内人体中氟的主要来源是饮用水,即地下水,其次是食物。

(3)对研究区内已改水的历史病区村进行调查后发现,区内地氟病不仅分布范围广,且发病程度严重,尤以扶沟、通许及鄢陵县为主要地氟病发病地段,该三县的轻病区、中病区及重病区分别占研究区病区总数的84.4%、78.3%及90.36%,但调查中分布饮用水氟含量与病区类型不一致的地区,如地下水氟含量较高的分布区地氟病患病率反而较低,相反地下水氟含量较低的分布区地氟病患病率却较高,由于简单氟阴离子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因此从目前地下水氟含量的测取方法及其局限性出发分析水中氟形态。

(4)目前不管是氟电极法、间接比色法还是直接比色法测量水中氟含量时,由于常存在Al3+等能与F-生成极稳定的

可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通常采用柠檬酸钠等缓冲溶液配合被测水样中的铝等元素,使F-从铝氟配合物中释放出来,最终测量获得的水氟含量数据实际是总氟含量,而并未测量出其中的简单氟阴离子量或其他配合离子态氟的含量。

(5)由于目前地下水中氟形态常以简单阴离子态、配合离子态及有机氟化物分子三种形式存在,在已知简单氟阴离子人体负效应及无法准确测量配合离子态或有机态氟的情况下,以茶叶中常见的氟铝配合离子为例,对“饮茶型氟中毒”分布区地氟病流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饮茶会形成地氟病的说法有待商榷,相反在很多地区嗜饮浓茶者却并未患有地氟病,因此我们推断出配合离子态氟未必会对人体产生负效应,或即使有一定的负效应但不及简单氟阴离子大。

(6)有机氟化物分子以常见的肉类食物为例,由于在营养物质如钙、蛋白质等与氟的反应作用下,虽然食物中氟含量要普遍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氟化物1.0mg/L的标准,但尚未有天然食物形成地氟病的报道,因此我们推断有机态氟不一定像简单氟阴离子对人体具有负效应,甚至对人体不具有负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