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华民族

如题所述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

中华民族共包括56个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数个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的未识别民族。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

“民族”一词的现代意义是在19世纪末叶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在“民族”一词现代意义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中国的古意义“民族”一词可见于《南齐书》列传之三十五《高逸传·顾欢传》中,有“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通过对欧洲世界史著作的评介,破天荒地使用了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词汇意涵

基本概念

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乃中国做为国家共同体的一个国族概念。

56个民族

由于现代中国自晚清迄今的历史及政体更变,此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及争论,如孙中山革命时,关于满族人是否为要驱逐的外族,还是五族共和之一的民族。“中华民族”一词的演进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来国族与民族主义的相关争议。“中华民族”其内涵是否为汉族还是指指国族,成为对汉本位、大汉族中心的主要疑虑。因此,此词不同于“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等于有外显的种族及文化的象征,而是有外显政治象征,如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也反映了做为国家共同体的国族概念。

华人学者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换言之,中华民族并非传统中国里的民族,而是中国建立了现代主权国家后,经由“民族自觉”所出现的国族团体。他还认为,在过去的三千年中,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入了这个

核心。他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著凝聚和联系关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成为中华民族。"

史式认为中华民族是用来指代由古开始的主体曾经在中国,在现代可理解为大中华地区,长期居留且有较深层次的相互交流、融合甚至同化的一批族群的统称。

若以公民身份国族定义中华民族,则该词包含由中华民国宪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所有国境内的各民族,为中国人的国族。亦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国家的称谓,乃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族、与国家三种认同的合为一体。例如芮逸夫曾诠释孙中山之说,将中华国族、中华民族和中华国家三个称谓,说是“三位一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6
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世世代代以农耕,纺织,铸造,建造为生,以劳动汗水养活着自己的同胞,并且不懈的同任何外来的倾略者做殊死的斗争。这就是中华民族。
第2个回答  2019-10-06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