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瞳验光?

如题所述

验光是检查光线入射眼球后的聚集情况,它以正视眼状态为标准,测出受检眼与正视眼间的聚散差异程度。由于很多人在一生中,几乎都会和眼镜结缘,因此,目前验光是眼视光学工作者最基础、最常用但又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就验光这一名词而言,在社会生活中,不论眼科医生,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十分熟悉。

/iknow-pic.cdn.bcebos.com/728da9773912b31bb39b0f478918367adbb4e1e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28da9773912b31bb39b0f478918367adbb4e1e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28da9773912b31bb39b0f478918367adbb4e1ed"/>

扩展资料:

就验光设备而言,除了验光镜片箱和检影镜等常规设备外,还有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曾被过分宣扬,但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电脑验光仪虽然是高科技的结晶,但它只能对屈光状态作出初步筛选,而绝不能以它的结果作为验光的标准。

综合验光仪集多种检查功能于一体,自20世纪初期诞生后,不断得到改进与发展,它不但能检查球镜屈光度,还能正确查出散光度数和散光轴向,此外,还能对眼位、调节情况以及双眼单视功能等作出正确的判断,熟练掌握和使用综合验光仪,是提高验光水平的关键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3
散瞳验光是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验光。用散瞳方法辅助验光,使验光结果不受调节力的影响而趋于准确。
多知道一点没坏处,但是可以不必讲:
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如果不散大瞳孔,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不能把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成分除去,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青少年近视患者,散瞳验光是很有必要的。
散瞳验光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12岁以下的小孩。因为其调节作用很强,验光如果不散瞳,误差会很大。(2)12~4O岁的近视、远视或散光患者,原则上第一次验光都要散瞳,第二次验光时,如度数改变不大,可根据原来的度数进行小瞳验光后加减。(3)眼底和屈光间质检查均正常,而视力较差,需要用散瞳验光的手段来排除有无屈光不正者。(4)比较复杂的屈光不正,如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近视或远视合并散光。(5)青少年视力不稳定,视力一会儿好,一会儿差,怀疑为假性近视者。这种患者一旦散瞳,调节作用消失,假性近视也就随之消除。
也有些不合适散瞳验光的情况:(1)青光眼病人,禁忌散瞳验光,否则会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2)怀疑有青光眼的病人,检查发现前房浅、眼压偏高或在正常值的高限者,亦要十分慎重。(3)4O岁以上的病人,由于调节力减弱,一般不再需要散瞳验光。
不同年龄的病人散瞳验光的方法有所不同,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3~12岁,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1日3次,连续3天,第四天验光,3周后试眼镜;12~18岁,2%后马托品眼液点眼,每5分钟1次,共6次,1小时后验光,10天后试眼镜;18岁以后,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点眼,每5分钟1次,共6次,半小时后验光,第二天试眼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5
散瞳验光,其实医学专业术语上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是指在验光前给患者滴入睫状肌麻痹眼药水,从而放松患者眼调节,然后进行视网膜检影或电脑验光。
散瞳验光目的并不在于“散大瞳孔”(这种现象只是过程中的一种表象),而是通过药物使眼内睫状肌充分麻痹,消除睫状肌收缩引起的调节作用,消除过度调节作用对验光结果的影响,从而准确判定眼睛真实屈光状态的性质与程度,得到正确可靠的结果。
但散瞳期间,会有视近模糊、怕光等不适,极少数患儿散瞳后可能出现颜面潮红、口渴、发热、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得知散瞳的可能副作用以后,有些家长对散瞳是抗拒的。
第3个回答  2022-08-05

惠州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胡阿林:散瞳验光有必要吗?

第4个回答  2021-03-31

#眼科专家科普系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