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是战至最后一人还是适时投降?

如题所述

抗战中,是战至最后一人还是选准时机投降?衡阳保卫战和八女投江一比较就知道

有战斗力时,战至最后一人!

丧失战斗力,不幸被俘,尽可能自裁!

这是我人民军队在长期军事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抗日战争中,最有名的投降事件莫过于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最后关头的投降了。衡阳保卫战,大概是豫湘桂大溃败中唯一的亮点了。日本军队集中了41万兵力,主动对200万以上的国军发动雷霆一击,2600公里的战线上,国军全面崩溃,只有衡阳死守了47天。其中河南战场38天就丢了。可想而知,衡阳保卫战有多不容易。

然而,在47天之后,方先觉却做出了率军投降日军的事情,十分令人不齿。不过,方先觉投降日军并不是为了当伪军,帮着小日本祸害中国人。对方先觉的行为,也不能过于苛责。


不管怎们说,方先觉前期以17000多病例抵抗日均47天,实在是英雄壮举,后期于日军停战谈判,以保全部队,实在是令人不齿。

不少资料表明,方先觉在与日军投降时,还有近万兵力,虽然大都是伤兵,但战斗力尚在。否则残暴的日本人不可能和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军队去讲和。

从本质来说,方先觉最终决定投降日军和日军谈判,这是由国军顶层抗日决心不坚定造成的。1944年日军早已大势已去,国内却在疯传蒋汪合作,蒋日媾合的消息。从这个角度看,国军的抗日决心确实不大。


同样是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不日军谈判媾合,始终坚持战斗至最后一人的思想。最有名的应该是八女投江、刘老庄连和狼牙山五壮士等。

八女投江,讲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8名战士,她们是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1938年夏,日本关东军对松花江下游开始了三江大讨伐,抗联的100多人一支部队被逼到了乌斯浑河。冷云组织女战士们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


当大部队离开包围圈时,发现有8名女战士已经被包围,多次组织营救,但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最终8名女战士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毁掉心爱的步枪,手挽手跳进了乌斯浑河。这8名女战士,年龄最大的冷云才23岁,王慧民只有13岁。

抗日战争是中国命运之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坚决抗战,才能赢得人民解放,与敌人谈判,不管谈什么,都是令人不齿的事情。


委座曾经说过,"敌未离国土之前,言和即为汉奸。"可是,国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日媾合的幻想,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理解到委座的真实意思。委座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不经过我允许的投降和媾合,都是汉奸。对日投降的权力,必须属于委座本人。

不管是1931年道1936年的"攘外必先安内",又或者是1937年的"陶德曼调停"和"庚款照付",又或者是1944年的蒋汪合作,国民党军队始终把抗日当作了政治筹码,而不是一以贯之的事业。典型代表是,淞沪会战中,小小的四行仓库居然摆了400人去抵抗,其实正常战术要求,一座大楼有三四十人足够了。为啥要这么多人?这是因为四行仓库背后就是苏州河,过了苏州河就是租界,这场战斗,本来就是给国际社会的作秀!


陶德曼调停中,蒋介石与日本谈判期间的一句话非常值得深思,他说"如果你们不和我合作,共产党你们是对付不了的。共产党绝对是坚决抗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0
我觉得还是适时投降吧,就像文天祥的弟弟投降一样,当时北宋已经算是灭亡了,再抗争下去只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战争引发的灾难,所以要适时投降。
第2个回答  2020-03-30
战争是十分残酷,遍地都是尸体,我认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要拼命,这样注定的失败只会更加惨烈,所以说要适时投降。
第3个回答  2020-03-30
如果是我的话,会投降,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如果对方对战俘很差,我就会拼死一搏
第4个回答  2020-03-30
主要看指挥官的指挥战术与判断能力,结合战场的地势,能否抵抗敌人,来做岀决定的,并非在于战士的人数多少来做决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