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为什么要保护珍惜物种?

如题所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前提是在“自然而然”的,然而很多珍稀动物的濒临灭绝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人为导致的。

任何物种都会经历形成、发展、壮大、衰落、灭亡的过程。然而今天,我们人类的干预导致生物灭亡的速度比过去快了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几万倍。

现在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国宝大熊猫,很多人诟病我国为挽救大熊猫投入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这些人口口声声说大熊猫濒危是因为自身生存能力差。然而,这些人不清楚的是,在几千年前,大熊猫的分布远远比今天要广。大熊猫的特点是食性很单一,只吃竹子,分布狭窄,适应能力差,所以相对其他动物,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就是说,大熊猫濒危虽有自身生存能力差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人类大大加快了大熊猫走向衰亡的速度,因此,我们有义务挽救大熊猫。

还有就是袋狼,本来是大洋洲的霸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处处可见。然而,大约六万年前,随着南岛人进入,袋狼遭到了灭顶之灾。人类带入的家犬,后逃逸到澳洲野外形成澳洲野犬,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到200年前,只有塔斯马尼亚岛还有袋狼了,这是它最后的乐土了。1930年,最后一只野生袋狼在塔斯马尼亚岛上消失。

像巨儒艮和袋狼,本身适应能力固然不强,但若不是人类干预,它们本来能生存得更久。大自然并没有放弃它们,是我们人类谋杀了它们。因此,我们不能允许类似的悲剧发生在大熊猫、东北虎这些现存的珍稀动物身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2
任何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稀少的物种,往往由于它们对环境的敏感和高要求,更能表现这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因而成为这种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或者称为“旗舰物种”。对它们的调查、监测,往往比普通数量较多的物种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这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与否。
就以黑嘴端风头燕鸥为例。如果没有这种鸟的数据,面对成千上万的其他燕鸥,调查者很难一下就评价出环境的变化。而黑嘴端的稀少,它们繁殖成功与否、它们每年迁徙回来的数量,都非常说明问题,直接反映了这些海岛海鸟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威胁,帮助我们从相对较少的数据了解全面的情况。由于黑嘴端的发现和数量统计,现在大凤头燕鸥也要提升保护级别,所有浙江、福建以及更多地方无人岛屿的开发都将另作考虑,保护区内的岛礁一律禁止闲人上岛,这就是黑嘴端的功劳。它会给我们留下原生态(相对而言了)的一批海岛,也许我们还不太理解这些岛屿对人类的用处(经济、政治、军事之外的),也保护了它相伴于并隐藏其间的其他海鸟。
这样的旗舰物种很多,各种生态系统中都有。不一定是大型动物,也可能是一种小鸟,也可能是两栖爬行动物,也可能是某种树、某种花。越是稀少的物种,越说明它敏感和脆弱,对生态系统的要求越高。所以寻找和发现这些物种并了解它们,就更直接了解这个生态系统了;保护它们,就更有效保护这个生态系统了。大动物比较能说明问题,还是举大家知道的物种来讲。
比如老虎。食物链高端的物种,往往都是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它们的安危,往往表明这个生态系统的安危。老虎没有了或者十分稀少了,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食物短缺、栖息地破碎、繁殖走廊断开,等等,都直接或间接说明着这个区域的生态健康已经出现危机。保护老虎,绝不是养在动物园里就算保护了,保护老虎的意义在于保护它的栖息地完整,使整个生态系统恢复,包括其中的所有物种。
又如保护大熊猫,不仅仅因为大熊猫好看可爱,是中国特有种,而是因为大熊猫栖息的环境中与大熊猫共同生存的物种非常丰富,只要保护了大熊猫和他们的栖息地,其中所有物种都能得到保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就得到保护。
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态系统的瓦解,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正这样或那样地显现出来。我们保护这些野生动物,保护这些珍稀物种,就是保护以旗舰物种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自己生存的必要。到处都是珍稀物种,到处都是濒临灭绝的物种,人类就要警醒了——是我们自己危机四伏!
关于寻找和调查会不会影响珍稀物种的生存,严格来讲,绝对没有影响是不能说的,但是影响极小是能保证、必须保证的。
2000年重新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是当地政府特批摄影师为马祖燕鸥保护区准备资料,那些岛屿自从建立保护区后,不允许任何人随便登岛。发现黑嘴端之后,观鸟者只能乘船在岛周用望远镜观察,不能上岛。调查者是外围长焦拍照,回来通过查看图片,才筛出其中的黑嘴端的。没有人能在数千只不断飞起飞落的燕鸥中找出那几只长的不一样的黑嘴端来。我的博客中选登的两岸为拯救那只嘴上插了塑胶套的黑嘴端所写的报道,都说了“两难”,就是要捕捉那一只,又恐伤到其他鸟,包括数量众多的大凤头燕鸥,都是不允许打扰的。
鸟类学者登岛调查都是极其谨慎的,基本不会影响燕鸥繁殖。包括浙江韭山列岛等等,没有观鸟者获准登岛。这次去浙江,那么多浙江野鸟会会员,都没有见过黑嘴端。福建闽江口的黑嘴端,图片上显示很大似的,其实很远,都是非常好的专业相机、长焦镜头拍下来的。所有摄影者都是趴在暴晒的海滩上,耐心等待燕鸥在没有干扰、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能够稍微接近一点,再按快门。也因此才能拍到交配的瞬间。
保持和野生动物的距离,在它们不受打扰的情况下观察和拍摄,这是原则。不小心惊动了,对不起,赶紧后撤,这是“行规”。呵呵。有不遵守规矩的,哪里都有,那是另一回事。
至于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地方,是不是还有黑嘴端,谁也不敢说没有,但是很不乐观。还是生态系统的问题。它一定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不会乱跑。这也是科学考察由数据说话的。中国北方沿海的岛屿很少,全上去看过了,根本没有适宜生境了。闽浙沿海的岛屿很多,不同岛屿生境也不一样,被不同的海鸟占据着,这两年都在调查,凡是有燕鸥繁殖的岛屿都去看了,没有新发现。还有一个生态位的问题。就是物种之间好像商量好了,你占这块我占那块,你是东海我是南海,你利用岛上的平地,我利用岛上的岩石……特别能干的地盘大,珍稀物种都地盘小,没办法,就是因为它比较挑剔,不能将就,所以也才代表某种特定的生态系统,不含糊。
第2个回答  2019-08-22
你说的是两个概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说的是纯自然的状态下,动物们之间,生物们之间,靠天然的生态链,适者生存。而保护珍惜物种,是建立在太多的人去猎杀珍惜动物的前提下。所以您的思维应该是跳跃性的。一下子由此及彼,联想丰富。希望帮到你了,如果同意我的回答点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13
任何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第4个回答  2019-08-13
因为它们很稀少,而有句话叫物以稀为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