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身社会

如题所述

“单身社会”是指在当代现代化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不结婚或者晚婚,形成的以单身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现象。单身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单身比例上升: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人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晚婚或者不结婚,单身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2. 个人主义倾向:单身社会中,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更加强调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拓展。
3. 社交和孤独问题:尽管单身人口的数量增加,但是他们也面临着一些社交和孤独的问题,需要寻找新的社交方式和建立有意义的社交关系。
4. 社会责任和家庭压力:在某些传统文化中,单身被视为一种不正常或不负责任的状态,因此单身人群还承受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压力。
总的来说,单身社会是当代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复杂的原因和多重特征。对于单身人群来说,需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并且正视和寻找解决孤独和社会责任问题的方法。同时,社会也需要逐渐接受和尊重单身人群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创造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2
孤独对人类来说也是一种无法承受的压力。
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体系中,家庭而非个人,一直是构筑人类社会以及经济体系的基石。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以及现代国家福利提供的社会保障,使得单身,或者说独居,有了新兴之势。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广泛的访谈以及观察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索独居者的独居生活,最终形成了《单身社会》这本书。在本书中,克里南伯格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统计数据、第一手资料,以及对于独居人士的生动刻画,颠覆了人们对于单身的传统认知,并给出了结论性的评价:
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独居生活是怎样的?
克里南伯格以他前瞻性的研究为基础,探索了单身社会的崛起,以及这一现象给我们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尽管传统思想一直告诫我们,独自生活将导致孤独和与世隔绝的孤立。
克里南伯格却向我们揭示了,绝大多数单身者正热忱地投身社会与社交生活中,他们比同龄已婚人士更热衷于外出就餐、锻炼身体、参与艺术及音乐课程、公众活动、演讲以及公益活动。
甚至有证据表明,比起与配偶居住的已婚人士,独自生活的人们身心更为健康,而他们都市公寓的生活方式,相较郊区独栋家庭住宅,也更为绿色环保。
某位网友曾经说过:抠着脚丫子,吃着盒饭,喝着啤酒上着网,吃完饭拿盒饭空盒当烟灰缸,点起大前门,猛吸一口,爽!
克里南伯格专业地分析了这些独居人士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年轻的专业人士,支付高额的公寓租金,以换取自由和隐私;三四十岁的单身人士,不愿为了不尽如人意的伴侣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或生活方式;离婚人士不再信任婚姻是幸福与稳定的基础;以及那些宁愿独居也不愿与朋友或者孩子共同居住的老年人。
根据针对三百多名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男女所做的深度访谈,克里南伯格得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论:在如今这个媒体无处不在、人与人高度紧密相连的社会中,独自生活令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更懂得享受伴侣的陪伴。
第2个回答  2023-05-06
有许多人会遇到这种情况:身边的男/女明明条件和素质都不错,却成了“剩男”/“剩女”,有些是因为自己不想找另一半,有些是因为眼光太高,有些则是想找找不到。

这并不是个例,在如今社会,单身已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在2013年,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就写过一本名为《单身社会》的书,他将“单身人口在大城市里越来越多,并逐渐赶超核心家庭数量”的社会定义为“单身社会”。在书中,克里南伯格教授对海量的第一手资料与调查统计数据加以详细分析后指出: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不少发达经济体都已经进入了这一社会形态。

有数据显示,瑞典的单身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1%,美国为45%,日本为32.4%,韩国为23.9%。

并有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我国粗结婚率快速上升,在2013年达到峰值9.92%,此后便逐年下降,2018年为7.3%;粗离婚率则持续上升,从2002年的0.9%升至2018年的3.2%。与此同时,中国结婚登记数自2013年的1346.9万对见顶后持续回落至2018年的1013.9万对;离婚登记数则从2002年的117.7万对增加到2018年的446.1万对。

有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正呈现单身化趋势,自2015年起,一人户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为16.69%。从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成为单身人群的聚集地,参考速途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9.7%和26.4%的单身青年们分别散落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中又以TMT行业从业人士数量居多,堪称是单身的“重灾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