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电影海报-哪些电影镜头堪称“神来之笔”?

如题所述

海报对于电影有多重要?他画一张要100万

在国内影视业有这么一句话: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

电影海报构成了人们对电影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作品的宣传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会为了一张海报而去为一部电影买单。

国内有这么一位顶级电影海报设计师:他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而且工期长,给出的作品不再返工,并且开价100万起。

但很多大导演仍愿意花时间等他的作品,观众甚至会为了他的海报,走进影院去看一部烂片。

这个设计师叫做

黄海

,福建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设计系。

在黄海之前,我国电影业对于电影海报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片方主要还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观众的阶段——

一张张大脸往海报上堆砌,根本谈不上审美。

2015年

《寻龙诀》

的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么,你说看着有点眼熟?我也这么觉得。

黄海在意识到喜欢堆砌明星头像这一问题后,决定打破这一惯性思维。

在他的海报里,电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点,明星的脸只是电影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他为《寻龙诀》设计的先导海报是这样的——

自从2007年开始设计电影海报,黄海就是在做减法——刨去无用的边角料,挖出电影的内核。

他最感谢的是姜文,因为他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姜文导演的

《太阳照常升起》

,这也奠定了他往后的设计风格。

当时姜文对海报的要求简单粗暴:看感觉,不拍写真,素材就从电影里找。在否决掉了几百个设计后,黄海的作品被姜文一眼相中。

这款海报在戛纳电影节上“一炮而红”:大红色的背景,赤脚的女人,挂在树枝上的绣花鞋,故事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连给这部片子设计了另外几款海报,一下子就扬威国际。

之后黄海的海报开始更多中国风的尝试。

他总是会先仔细研读剧本,从剧照中挑选人物和素材,然后到拍摄现场体验,细致捕捉人物的情感,把中国传统元素作为视觉语言运用到海报设计中。

2014年黄海受邀为许鞍华导演的

《黄金时代》

设计海报,他给出这样一幅作品:

一位知识青年装扮的女性站在凌乱滴落墨汁中的一角,墨汁洒落的痕迹毫无规律,肆意铺开,暗喻女主生逢乱世却又安静平和的姿态。

动与静的结合体现了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与冲突。女主顽强伫立纸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萧红的故事历历在目,也预示了一生的飘零。

之后黄海还设计了五个国际版本,总共用了半年多时间。向来对细节严苛的导演许鞍华看到海报后,说了一句“好”,再无修改。

黄海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不喧宾夺主又能画龙点睛。

在张艺谋

《影》

的海报设计中,他只用了黑白两种颜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纸的白提炼出来,形成海报基调。

整部影片围绕替身与真身展开,两者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就像太极八卦的形状——相互融合又永远分立。

“影”字运用行书,笔法苍劲飘逸,尤其最后一笔时断时续的走笔和收笔时的间断,给人以艰涩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点。

在为王家卫

《一代宗师》

设计的美国版海报中,黄海用了中国传统的拱门元素。

门内两个人对立而站,摆出了武术的步态和拳法——拱门、武术、长袍,是动与静的完美平衡与诠释,是朦胧细腻的情谊表达,也有绵长的历史感。

既展现了一代宗师叶问的风采,又极具镜头感和文艺感。这些都与王家卫的个人风格相当契合。

在动画电影的海报设计上,黄海也展现了超高的水平。

《大鱼海棠》

的海报就用了饱和度很高的颜色,通过线条、层次、颜色的变化,描绘出了一副色彩瑰丽,想象奇幻的画卷。

一条线条流畅的红色大鱼在中央,少女触摸着鱼嘴,画的是两者奇妙的相遇。

红色与青色的交织,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凤凰都有浓郁的东方美学特征,也开启了观众对一场神秘梦境的想象。

在为数码修复版

《龙猫》

设计的中国版海报中,小梅和小月欢快地奔跑在龙猫毛茸茸的肚皮上,整个风格温暖而治愈。

这张海报一问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度还登上了热搜,大家盛赞该海报的设计丝毫不逊于原版。

在日本电影

《小偷家族》

中国版海报中,黄海以浮世绘风格,结合影片经典一幕加入了一把雨伞,形成“家”的感觉。

在具有强烈美感之外,也将电影所传达的关于家庭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是枝裕和看完后,大加赞赏这种委婉含蓄的东方美。

在英国某电影杂志评选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报中,《龙猫》和《小偷家族》均入选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的一系列海报也是黄海设计的。

其中一张,他选取了“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的局部作为海报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一个色调统一的人物侧影。

不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为一,也细致地展现了工匠日常的修复工作。将“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主题完美传达出来。

黄海还帮陈凯歌的

《道士下山》

设计过一款非常吸睛的预告海报。

当时这张水墨风的海报一出,让人觉得高级感十足,大家对电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无奈最后的正式版海报,导演还是选择了明星扎堆的版本,也算不负烂片之名了。

也是,没有明星谁会去看这部电影?故事?陈凯歌已经不会讲故事很久了。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所承载的是一部电影背后所传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和意境,不是简单的堆人头。

是在充分引导电影商业性的同时,又能将东方的美学发扬光大。也难怪那么多人说:

基本上都是电影配不上他的海报。

最后再来欣赏几张大师的作品。

不同字体的意义

中国电影海报中的一些字体设计案例的分析。象形表意的中国汉字,以形表意、形意结合,使人“望文生义”,读“字”而明“义”,具有独特的清晰明了的视觉魅力和传达效应,比之以英文字母的确是具有更多的优势,但国外的设计师们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挖掘英文字母的形意表现,创作出了很多杰出的电影海报字体设计作品。链接地址

小篆

张艺谋电影《英雄》,容易识别而又不失古典韵味,历史氛围浓郁,而篆体字内敛沉稳,庄严秀美的气质,也揭示着电影要展现的并非战争的凌厉与杀伤,而是战争下人物的智慧、谋略、情操等,而篆体正好把这个诉求拿捏得十分到位,让人久久品味。,

隶书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充满智慧的军事谋略更是被后人传颂。在这张《赤壁》海报中,以阴刻印章形式,更显得庄重古朴,沉稳内敛,而这种凝重的气质,正符合电影剧情发展所表现出的人物关系的矛盾纠葛,人道、诚信、爱情、权势、抱负、兄弟情谊,这些价值观念同时出现,彼此冲突,此消彼长,共同构成了这样一部有些悲情色彩的历史大戏,同时也把观众带进了深层次价值思考。隶书所特有的庄严凝重气质将这些渲染得恰到好处。

楷书

李安导演的《色戒》标题字用的是以楷书为原型,同时又融入了拓印的痕迹。加上梅红色的颜色应用,饱含情欲色彩而又不失文艺气质,采用古文字的从右至左的排列,再加上英文与小印章的排版组合,显得更为精致与国际范。

草书

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海报,气氛营造得十分有范,不愧是玩弄意境的高手。雨夜中叶问独战群敌,制敌后摆出临战姿势,以静驭动,张弛有度,似进如退,沉静犀利。身后的中文草书作背景,潇洒灵动,笔法错落,气势磅礴,独具特色,配合海报整体的苍茫浑厚气氛,真是越看越有味道。

行书

《梅兰芳》电影海报标题字写的是行书,笔触婉转流畅,落落大方,飘逸秀美,用以表现以国粹京剧为背景的梅兰芳先生的故事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一则表达中国元素,二则映衬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艺术和他的气节情操,飘逸大方的行书气质正是贴切。

宋体

《岁月神偷》的这张海报,应用的字体是宋体。宋体是雕版印刷出现后和产物,是一种印刷字体,相比之前的书法字体就更为规范和拘谨了,但也是着其独特的韵味。海报中的标题字经过艺术化的处理设计,使其具有了自己的一些特色。首先做了斑驳的效果,像是拓印的痕迹,然后采用米字格来做背景修饰,填充上颜色变化,排版上采用竖排文字撑起海报主干,经过这一系列契合电影风格的变化,就使得文字也具有了感染力,与电影气质结合得相当出色。

书宋体

宋体有很多衍变,有粗有细,有长有扁,上图的海报就是细一些宋体,常用于书刊印刷,可称之为书宋体。横竖粗细差别不是太大,也一样有种特别的味道。这样一部爱情片,画面中男女主人公对视,画面温馨,运用上宋体的繁体字作主标,再经过和其他文字的排版处理,显得既清新又文艺了。

手写体

原笔迹的手写体总给人也亲切的感觉,《那些年》追忆的正是校园时期的青葱岁月,用手写笔迹作标题字自然非常合适,一群同学伙伴排排坐于高台,一起度过青春时光,怎么样都是值得回忆的那些年。手写字,每一笔都不可复制,每一划都触景生情。

设计字体

1.《志明与春娇》是香港怪才导演彭浩翔的作品,这是一部轻松的,纯情的爱情电影。彭浩翔以他一贯的幽默搞怪特色,在那些看似随意无关的成人话题和冷热幽默中透露着浪漫纯真的人物情感。《志明与春娇》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电影海报也是这样轻描淡写地涂鸦一番,用了有些卡通调皮的字体与明快的颜色,就在这种轻松自在氛围中印上了这部电影独特的风格印记。

2.《无间道》系列堪称香港警匪片的巅峰之作了。两个年轻人被各自安排进了警局与黑社会作卧底,使他们有了双重身份,他们一边要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取得身边同伙的信任,一边又要给各自老大传送消息,在这种无间地狱下,他们都想尽早脱离,于是一声激烈的角斗就此展开。海报中无间道三个字采用的是中间镂空的描边字体,图形类似迷宫,而且紧凑无间,传达出对于无间世界的迷离与困顿,难以自拔,同时又充斥着紧张冲突的气氛,给人一种不安定的感觉。这样的字体语言是多么契合这样一部电影。

3.号称中国首部东方新魔幻巨献的《画皮》,我对电影并不感冒,但对其海报中的字体设计比较推崇。这是著名设计公司早晨设计的作品。“画皮”二字使用繁体,字体感觉犀利遒劲,设计感十足,加上纹理的质感处理,既有了魔幻意境,又带有哥特式惊悚的味道,很好地传达了电影气质。

4.姜文的《让子弹飞》,从海报字体角度看,关联了电影名字的字面元素的“子弹”进行了创作,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字体设计手法,关键看怎么样关联得恰到好处。《让子弹飞》中,子弹从左边字体穿行而过,刚好利用了字的笔画连接,让切割后的字体不会显得别扭,反而有了某种让人愉悦的设计感与速度感,再配合上凌厉的笔触变形,增添了电影的锐利感。

哪些电影镜头堪称“神来之笔”?

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里面会存在大量的神来之笔,而一个优秀的导演,也不会拍一部充满问题的电影。我们能看出来的问题,导演肯定也能看出来,他之所以那么去拍摄,可能就是他想通过这个问题,让人们理解并知道什么。像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里面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神来之笔。

1、《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在电影里为了逃出监狱,在墙上贴了一张美女海报,正是这张海报,才让他成功完成了逃脱。可是这张海报看起来有个小BUG,那就是肖申克逃狱之后,海报是谁帮他贴好的。于是很多人骂这部电影,说它存在一个明显的BUG。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检查海报的时候,有个镜头是从内往外的。只要你仔细观察这个镜头,就会发现海报其实仅仅粘住了上面。就算没人帮男主贴海报,也不会有任何影响。这个就是点睛之笔,只可惜用心看电影的并不多。

2、《让子弹飞》

我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这是我看过BUG最多的一部电影。就拿刘嘉玲来说,马邦德第一次在火车上转身,就有人想亲刘嘉玲,结果被刘嘉玲闪了一巴掌。这里给了一个不算细微的特写,是个小BUG。之后就是刘嘉玲死后的镜头,跟刘嘉玲本身的衣服,完全不同。而且样子、身材直接换了一个人,这个镜头不需要替身,姜文居然还给镜头带了一个特写。这些镜头都蕴含着深意,是姜文想让大家去猜侧的,而电影里隐含的性知识,也是一个谜团。

3、《一代宗师》

电影里有段比武的镜头,是赵本山跟梁朝伟的对打,在打完之后赵本山夸梁朝伟是个大才。原因就是在比武的时候,他看不懂赵本山的套路,可还是用自己的方式拦下了对方的攻击。如果不是自己拦下,眼睛很有可能被戳瞎。里面是一些比武手段的套路,如果不是仔细了解,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场比武中的一个小动作,是点睛之笔的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